第1141部分(2 / 4)

的營地相距十里。兩軍還在相互猜疑。第二天,李抱真要帶領幾個人騎馬到王武俊的營地去,幕府的賓客都勸說他不要前去,李抱真命令列軍司馬盧玄卿統領軍兵,等待訊息,他說:“我的這一行動,關係到天下的安定與危亡。如果我回不來,統領軍中事務、聽候朝廷的調遣就看你的了;勉勵將士、來為我報仇雪恥也看你的了。”李抱真說罷,就前去了。王武俊做好嚴密防備,等候李抱真到來。李抱真見到王武俊後,敘談到國家遭受的禍患災難,德宗的流亡遷徙,握著王武俊的手哭,滿面都是淚水。王武俊也禁不住悲傷起來,周圍的人們也都難過得抬不起頭來。於是李抱真與王武俊結為兄弟,發誓共同消滅賊寇。王武俊說:“相公十哥的名聲傳揚四海,以往蒙十哥開導,才能夠背棄叛軍,歸順朝廷,避免了要被剁成肉醬的罪過,享受著王公大臣的榮耀。如今十哥又不嫌棄我是胡人,屈尊與我結為兄弟,我王武俊應當拿什麼報答你呢!朱滔所仗恃的,是回紇兵而已,這沒有什麼可怕的。開戰之日,十哥只要勒住韁繩前去觀看就行了,我一定要為十哥打敗他們。”李抱真退入王武俊的營帳之中,酣睡了很長時間。王武俊感激他,對待他就益發恭敬。王武俊指心仰天發誓:“此身已經決心為十哥而死了!”於是二人軍營相連,一同進軍。

'31'山南地熱,上以軍士未有春服,亦自御夾衣。

'31'山南地區天氣炎熱,德宗因將士還沒有穿上春天的服裝,自己也只穿衣。

資治通鑑第二百三十一卷

唐紀四十七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六興元元年(甲子、784)

唐紀四十七唐德宗興元元年(甲子,公元784年)

'1'五月,鹽鐵判官萬年王紹以江、淮繒帛來至,上命先給將士,然後御衫。韓欲遣使獻綾羅四十擔詣行在,幕僚何士幹請行;喜曰:“君能相為行,請今日過江。”士幹許諾,歸別家,則家之薪米儲已羅門庭矣;登舟,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廚籌,皆手筆記列,無不周備。每擔夫,與白金一版置腰間。又運米百艘以餉李晟,自負米置舟中,將佐爭舉之,須臾而畢。艘置五弩手以為防援,有寇則叩舷相警,五百弩已矣。比至渭橋,盜不敢近。時關中兵荒,米鬥直錢五百;及米至,減五之四。為人強力嚴毅,自奉儉素,夫人常衣絹裙,破,然後易。

'1'五月,鹽鐵判官萬年人氏王紹帶著江淮地區的絲帛來到行在,德宗命令先供給將士,然後自己才穿上單衣。韓打算派遣使者進獻綾羅四十擔,送到行在去,幕僚何士幹請求前往。韓高興地說:“你若能夠替我去,請在今天就渡過長江。”何士幹答應了。當何士幹回去告別家人時,韓已經讓人將家中需用的柴米儲備羅列在門口和庭院了。何士幹登船時,韓已經讓人把所需物資裝備與用具在船中裝滿了。下至清除大便的拭穢之具,韓都親手逐項記錄,無不周全詳備。每個擔夫發給銀牌一塊,系在腰間。又有一次,韓運送一百艘船的糧米,給李晟充作糧餉,他親自將米口袋背放到船中,他的將佐都爭先去背米袋,不一會兒,就把船裝完了。韓還讓每艘船設定弩手五人,用來作為防備打劫和互相聲援之用。有寇盜時,便敲擊船舷,互通警報,只用弩手五百人便足夠了。直至運到渭橋,都不曾有寇盜敢來靠近。當時關中戰亂不息,每鬥米價值五百錢,等到韓將米運到後,米價減少了五分之四。韓為人強幹有力,嚴明果決,自己的日常所需節儉而樸素,他的夫人常常穿著沒有紋彩的絹裙,穿破後才換。

'2'土蕃既破韓等,大掠而去。朱使田希鑑厚以金帛賂之,吐蕃受之;韓遊以聞。渾又奏:“尚結贊屢遣人約刻日共取長安,既而不至;聞其眾今春大疫,近已引兵去。”上以李晟、渾兵少,欲倚吐蕃以復京城,聞其去,甚憂之,以問陸贄。贄以為吐蕃貪狡,有害無益,得其引去,實可欣賀;乃上奏,其略曰:“吐蕃遷延顧望,反覆多端,深入郊畿,陰受賊使,致令群帥進退憂虞:欲舍之獨前,則慮其懷怨乘躡;欲待之合勢,則苦其失信稽延。戎若未歸,寇終不滅。”又曰:“將帥意陛下不見信任,且患蕃戎之奪其功;士卒恐陛下不恤舊勞,而畏蕃戎之專其利;賊黨懼蕃戎之勝,不死則悉遺人禽;百姓畏蕃戎之來,有財必盡為所掠。是以順於王化者其心不得不怠,陷於寇境者其勢不得不堅。”又曰:“今懷光別保蒲、絳,吐蕃遠避封疆,形勢既分,腹背無患,、晟諸帥,才力得伸。”又曰:“但顧陛下慎於撫接,勤於砥礪,中興大業,旬月可期,不宜尚眷眷於犬羊之群,以失將士之情也。”

'2'吐蕃打敗韓等人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