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丙辰(十五日),朝廷鑄大鐘,放置在宮殿北門外的闕樓上。
'18'五月,以岑長倩為武威道行軍大總管,擊吐蕃,中道召還,軍竟不出。
'18'五月,朝廷任命岑長倩為武威道行軍大總管,進擊吐蕃,中途又將他召還,軍隊最終沒有出征。
'19'六月,以左肅政大夫格輔元為地官尚書,與鸞臺侍郎樂思晦、鳳閣侍郎任知古並同平章事。思晦,彥之子也。
'19'六月,朝廷任命左肅政大夫格輔元為地官尚書,與鸞臺侍郎樂思晦、鳳閣侍郎任知古一併任同平章事。樂思晦是樂彥的兒子。
'20'秋,七月,徙關內戶數十萬以實洛陽。
'20'秋季,七月,朝廷遷移關中地區數十萬戶充實洛陽。
'21'八月,戊申,納言武攸寧罷為左羽林大將軍;夏官尚書歐陽通為司禮卿兼判納言事。
'21'八月,戊申(初十),納言武攸寧被罷免為左羽林大將軍;夏官尚書歐陽通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務。
'22'庚申,殺玉鈐衛大將軍張虔勖。來俊臣鞫虔勖獄,虔勖自訟于徐有功;俊臣怒,命衛士以刀亂斫殺之,梟首於市。
'22'庚申(二十二日),朝廷殺玉鈐衛大將軍張虔勖。來俊臣審訊張虔勖案件,張虔勖自己向徐有功申訴;來俊臣大怒,命令衛士亂刀砍死他,懸掛腦袋在鬧市示眾。
'23'義豐王光順、嗣雍王守禮、永安王守義、長信縣主等皆賜姓武氏,與睿宗諸子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守禮、守義,光順之弟也。
'23'義豐王李光順、嗣雍王李守禮、永安王李守義、長信縣主等都賜姓武氏,與睿宗諸子都幽禁在宮中,十幾年不出宮門。李守禮、李守義是李光順的弟弟。
'24'或告地官尚書武思文初與徐敬業通謀;甲子,流思文於嶺南,複姓徐氏。
'24'有人告發地官尚書武思文當初與他侄兒徐敬業串通謀反;甲子(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