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到西川作人質;王建讓李侃主持彭州事務。
'22'朱全忠以幽、滄相首尾為魏患,欲先取滄州,甲辰,引兵發大梁。
'22'朱全忠認為幽州劉仁恭、滄州劉守文父子相為首尾是魏州羅紹威的威脅,想要先攻取滄州;甲辰(二十三日),率領軍隊從大梁出發。
'23'兩浙兵圍衢州,衢州刺史陳璋告急於淮南,楊渥遣左廂馬步都虞候周本將兵迎璋。本至衢州,浙人解圍,陳於城下,璋帥眾歸於本,兩浙兵取衢州。呂師造曰:“浙人近我而不動,輕我也,請擊之!”本曰:“吾受命迎陳使君,今至矣,何為復戰!彼必有以待我也。”遂引兵還。本為之殿,浙人躡之,本中道設伏,大破之。
'23'兩浙的軍隊包圍衢州,衢州刺史陳璋向淮南告急,楊渥派遣左廂馬步都虞候周本率兵迎接陳璋。周本到達衢州,浙人解除包圍,在城下列陣,陳璋率眾歸於周本,兩浙軍隊奪取衢州。呂師造說:“浙人離我們很近卻不發動進攻,是輕視我們,請攻擊他們!”周本說:“我受命迎接陳使君,現在他已到了,為什麼再戰!他們一定有對付我們的辦法。”於是帶領軍隊返回。周本為軍隊殿後,浙人在後面跟蹤,周本中途設下埋伏,把漸軍打得大敗。
'24'九月,辛亥朔,朱全忠自白馬渡河,丁卯,至滄州,軍於長蘆;滄人不出。羅紹威饋運,自魏至長蘆五百里,不絕於路;又建元帥府舍於魏,所過驛亭供酒饌、幄幕、什器,上下數十萬人,無一不備。
'24'九月辛亥朔(初一),朱全忠由白馬渡過黃河,丁卯(十七日),到滄州,駐紮在長蘆縣,滄州軍隊不出戰。羅紹威運送糧餉,自魏州到長蘆五百里,路上連續不斷;又在魏州建築元帥府舍,經過的驛亭都供應酒食、帳幕、各種器具,上下數十萬人,沒有一件不準備周全。
'25'秦裴拔洪州,虜鍾匡時等五千人以歸。楊渥自兼鎮南節度使,以裴為洪州制置使。
'25'秦裴攻克洪州,俘虜鍾匡時等五千人而回。楊渥自己兼任鎮南節度使,任命秦裴為洪州制置使。
'26'靜難節度使楊崇本以鳳翔、保塞、彰義、保義之兵攻夏州,匡國節度使劉知俊邀擊坊州之兵,斬首三千餘級,擒坊州刺史劉彥暉。
'26'靜難節度使楊崇本用鳳翔、保塞、彰義、保義四鎮的軍隊攻打夏州,匡國節度使劉知俊攔擊坊州的軍隊,斬首三千餘級,生擒坊州刺史劉彥暉。
'27'劉仁恭救滄州,戰屢敗。乃下令境內:“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悉自備兵糧詣行營,軍發之後,有一人在閭里,刑無赦!”或諫曰:“今老弱悉行,婦人不能轉餉,此令必行,濫刑者眾矣。”乃命勝執兵者盡行,文其面曰:“定霸都”,士人則文其腕或臂曰:“一心事主”,於是境內士民,稚孺之外無不文者。得兵十萬,軍於瓦橋。
'27'劉仁恭率兵救援滄州,屢次戰敗,於是下令境內百姓:“男子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全部自備兵糧前來行營,軍隊出發以後,如有一人在鄉里,立即誅殺不寬赦!”有人勸諫說:“現在老弱全部前來,婦女不能轉運糧餉,這命令一定要執行,濫殺的人太多了。”劉仁恭這才命令勝任持拿兵器的人全部出行,在他們的臉上刺字“字霸都”,讀書人就在他們的手腕或者胳膊上刺字“一心事主”,於是境內計程車人百姓,除嬰兒小孩以外沒有不刺字的人。劉仁恭得到十萬兵卒,駐紮在瓦橋。
時汴軍築壘圍滄州,鳥鼠不能通。仁恭畏其強,不敢戰。城中食盡,丸土而食,或互相掠啖。朱全忠使人說劉守文曰:“援兵勢不相及,何不早降!”守文登城應之曰:“僕於幽州,父子也。梁王方以大義服天下,若子叛父而來,將安用之!”全忠愧其辭直,為之緩攻。
當時,汴州軍隊修築營壘包圍滄州,連鳥鼠都不能透過。劉仁恭懼怕他們強盛,不敢出戰。城中食物吃盡,把土揉搓成丸子吞吃,或者互相擄掠啖食。朱全忠派人到城下勸說劉守文:“援兵勢必不能等到了,為什麼不早些投降!”劉守文登上城樓回答說:“我同幽州是父子關係,梁王正在用大義征服天下,假如兒子背叛父親前來,將怎麼任用他呢!”朱全忠因他的言辭直率而感到羞慚,為此延緩了攻擊。
'28'冬,十月,丙戌,王建始立行臺於蜀,建東向舞蹈,號慟,稱:“自大駕東遷,制命不通,請權立行臺,用李晟、鄭畋故事,承製封拜。”仍以榜帖告諭所部藩鎮州縣。
'28'冬季,十月丙戌(初六),王建開始在蜀建立行臺,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