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溫嶠等與蘇峻久相持不決,峻分遣諸將東西攻掠,所向多捷,人情懼。朝士之奔西軍者皆曰:“峻狡黠有膽決,其徒驍勇,所向無敵。若天討有罪,則峻終滅亡;止以人事言之,未易除也。”溫嶠怒曰:“諸君怯懦,乃更譽賊!”及累戰不勝,嶠亦憚之。
陶侃、溫嶠等人與蘇峻長久相持不下,蘇峻分別派遣多員將領向東、向西攻伐劫掠,多所獲勝,一時人心恐懼不寧。朝廷士人逃到西軍的都說:“蘇峻狡黠而有膽識,士卒驍勇,所向無敵。倘若上天能討伐有罪之人,那麼他終將滅亡。如果只從人事方面來說,則不易翦除。”溫嶠發怒說:“這是你們自己怯懦,卻去稱頌叛賊!”等到多次交戰不勝,溫嶠也心有忌憚。
嶠軍食盡,貸於陶侃。侃怒曰:“使君前雲不憂無良將及兵食,惟欲得老僕為主耳。今數戰皆北,良將安在!荊州接胡、蜀二虜,當備不虞;若復無食,僕便欲西歸,更思良算,徐來殄賊,不為晚也。”嶠曰:“凡師克在和,古之善教也。光武之濟昆陽,曹公之拔官渡,以寡敵眾,杖義故也。峻、約小豎,凶逆滔天,何憂不滅!峻聚勝而驕,自謂無前,今挑之戰,可一鼓而擒也。奈何舍垂立之功,設進退之計乎!且天子幽逼,社稷危殆,乃四海臣子肝腦塗地之日。嶠等與公並受國恩,事若克濟,則臣主同祚;如其不捷,當灰身以謝先帝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譬如騎虎,安可中下哉!公若違眾獨返,人心必沮;沮眾敗事,義旗將回指於公矣。”毛寶言於嶠曰:“下官能留陶公。”乃往說侃曰:“公本應鎮蕪湖,為南北勢援,前既已下,勢不可還。且軍政有進無退,非直整齊三軍,示眾必死而已,亦謂退無所據,終至滅亡。往者杜非不強盛,公竟滅之,何至於峻,獨不可破邪!賊亦畏死,非皆勇健,公可試與寶兵,使上岸斷賊資糧;若寶不立效,然後公去,人心不恨矣。”侃然之。加寶督護而遣之。竟陵太守李陽說侃曰:“今大事若不濟,公雖有粟,安得而食諸!”侃乃分米五萬石以餉嶠軍。毛寶燒峻句容、湖孰積聚,峻軍乏食,侃遂留不去。
溫嶠的軍隊糧盡,向陶侃借糧。陶侃發怒說:“你過去說不愁沒有良將和軍糧,只是想讓我出任盟主罷了。如今數戰皆敗,良將在哪裡!荊州與胡夷、蜀漢二敵接壤,應當對突發之事有所防備,如果再無軍糧,我就想西歸,重新考慮更好的辦法,慢慢再來除滅叛賊,也不算晚。”溫嶠說:“凡是軍隊取勝,貴在協同,這是古人的成功經驗。漢光武帝橫渡昆陽,曹操官渡取勝,以寡敵眾,是因為憑仗道義的力量。蘇峻、祖約這種小子,凶逆的罪行滔天,何愁不滅!蘇峻因屢次取勝而驕傲,自認為所向無敵,現今向他挑戰,便可一鼓作氣將他擒獲,怎麼能放棄馬上便可獲得的成功,作退卻的打算呢!況且天子遭到幽禁、逼迫,國家危殆,這正是天下的臣子們肝腦塗地以圖報效的時候。我們和您都蒙受國家的恩惠,事情如果能成功,便可君臣同享國家的福運;如不能獲勝,則應當粉身碎骨以報答先帝。當今之事,已經義無反顧,猶如騎虎,怎能中途跳下呢!您如果違背眾人心願獨自返回,人心必定沮喪,人心沮喪必敗,那時義軍的大旗將回過頭來指向您了。”毛寶對溫嶠說:“我能讓陶公留下”,於是去勸陶侃說:“您本應鎮守蕪湖,作為南北軍隊的後援,先前既然已經來此,按情勢就不能回頭。何況軍事規則有進無退,不只是說整肅三軍,向士眾顯示必死的信念,也是說後退無所仰仗,終將至於滅亡。過去杜並非不強盛,您最終將他翦滅,怎麼到了蘇峻頭上,偏偏不能戰勝他呢!叛賊也是怕死的,並非個個勇健,您可以試著交給我一些士兵,讓我上岸去斷絕叛賊的軍資口糧,如果我不能建立戰功,然後您再離開,眾人心中便不會遺憾了。”陶侃答應了他,授予毛寶督護,派他前去。竟陵太守李陽勸說陶侃道:“現在如果大事不成功,您雖有糧米,怎能吃得上呢!”陶侃便發出五萬石糧米贈送給溫嶠軍隊。毛寶燒燬蘇峻在句容、湖孰的軍備積蓄,蘇峻軍隊缺糧,陶侃便留下未離開。
張健、韓晃等急攻大業;壘中乏水,人飲糞汁。郭默懼,潛突圍出外,留兵守之。郗鑑在京口,軍士聞之皆失色。參軍曹納曰:“大業,京口之捍蔽也,一旦不守,則賊兵徑至,不可當也。請還廣陵,以俟後舉。”鑑大會僚佐,責納曰:“吾受先帝顧託之重,正復捐軀九泉,不足報塞。今強寇在近,眾心危逼,君腹心之佐,而生長異端,當何以帥先義眾,鎮壹三軍邪!”將斬之,久乃得釋。
張健、韓晃等猛攻大業,壁壘中缺水,眾人飲用糞水。郭默恐懼,悄悄突圍而出,留下士兵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