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終究過去了。漢朝終於建立。
劇情發展在這裡,就只剩下收尾了。
但這收尾也並不短,沒有個二十來萬字也寫不完。
劉邦在登基之後,開始剷除異姓王,並定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
狡兔死,走狗烹。
如此悲哀,卻是常態。
除了猜忌並大規模剷除功臣之外,劉邦還舉兵匈奴,卻被圍困白登,靠著賄賂單于的閼氏,即匈奴皇后,才倖免於難,而後靠和親來維繫邊疆安全。
楚銘藉由劉邦之口,不斷感慨“朕無能,無能啊”。
在封建王朝這個男權社會中,女子地位遠不如男子,而男子若不能庇佑妻女,也是無能的表現。
所謂男子無能,女子和親。
楚銘在《大漢》第一部中,只略微的點了一句和親。
而在第三部漢武帝中,才會點出兩位對漢朝對匈奴政策中舉足輕重的兩位女子。
以及那首千百年後,仍舊令人聞之落淚的《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牆,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而細君公主,僅出塞五年便香消玉殞,埋骨他鄉,終其一生,未能返回故里。
.....................................
《大漢》的第一部,前面大半部分都是爽文,一個小人物成長成帝王的爽文。
後面雖然較為壓抑,但誰也知道,一個王朝的開端,不可能立刻就進入盛世。歷經戰亂,劉邦不過只能開個頭而已。
即使讓讀者大罵的剷除異姓王,理智的讀者都知道,這是封建帝王所常做的事。
穩固政權而已。
劉邦能反了項羽,別人也能反了劉邦。
不過也有讀者說,封同姓王也不安全,藩王仍舊擁兵自重,並不會因為和皇帝同姓同宗而老實。
甚至,因為大家都姓劉,想當皇帝的心還更重一些。
這的確是第二部、第三部的主線之一。
在第二部開端,就是沉重的氛圍。
第一部的開頭是波瀾壯闊的農民大起義,讓讀者一看就覺得爽。
第二部的開頭卻是宮鬥戲份,讓讀者誤以為自己穿越到了女頻。
楚銘為了寫好這出戏,還真看了不少女頻的宮鬥宅鬥文。
劉邦死後,呂后專政。漢惠帝抑鬱而終後,呂后前後立少帝並攝政。
這時候還不能叫垂簾聽政,因為當時社會對女子禮教並不苛刻,呂后見外男不需要垂簾。
平心而論,呂后有從政之才能。在她攝政之下,雖然朝中多紛爭,但漢朝大致上還是延續著劉邦休養生息的政策,國力漸漸增強。
但朝臣們可不願意呂氏真正取代皇帝,那些擁兵自重的劉氏藩王們更不願意。當呂后逝世,就是誅盡呂氏之時。
讀者們先是有些不適應,後來覺得這宮廷裡的勾心鬥角也看得很過癮。
只是呂后手段太殘忍,讓讀者們有些毛骨悚然,並高呼不敢在晚上看文。
什麼用竹籤刺死韓信,什麼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實在是看著就讓人渾身發抖。
這女人實在是太可怕了。
追楚銘文的有不少女讀者,女讀者中有不少是作者。她們對這一段歷史十分感興趣,紛紛請求楚銘開放同人授權,很想寫呂后和戚夫人相關的故事。
楚銘想了想,覺得開放也成。他那個時代,寫歷史同人的文不少,寫呂后和戚夫人的也不少。
只是開放,要等他全本完結之後。
全本完結,西漢盛世的故事講的差不多,寫同人的應該不會偏離太過。
楚銘一直以為,那些寫呂后這段歷史同人的,肯定很同情戚夫人,會死命黑呂后。
到後來他看到相關同人之後,發現雖然的確有幫戚夫人弄死呂后的,但絕大多數居然是站在呂后這邊,就算有寫和戚夫人沒仇恨,但也不會黑呂后,楚銘感覺……有點出乎意料。
這大概是男性思維和女性思維的不同?
這些都是後話。楚銘在完結第一部的時候,就接到了影視公司的邀約,想要第一部的電視劇改編權。
楚銘還是第一次書沒寫完,就有影視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