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豐怪叫一聲,循聲看去,只見他伸手指著那塊大石,神情激動之極。
我連忙趕過去,看到大石本來被植物掩蓋的一面,有一個箭頭向上的箭嘴,還有一個小小的圓圈。
張泰豐激動得聲音發顫,叫道:“典希微──典希微!這是典希微留下來的記號!”
不等我發問,他又叫道:“這箭嘴旁邊的圓圈,是典希微常用的記號,絕對是,那是她留下來的!”
他一面叫,一面後退幾步抬頭循箭嘴所指,向上看去。
一般來說,留下了一個箭嘴的記號,箭嘴所指的方向,代表前進的方向。
而這時候箭嘴的方向是向上,所以張泰豐自然而然抬頭向上看去,尋找典希微的下落。
我也抬頭向上看,看到的是山石嵯峨,高聳的山崖,坡度很大,估計超過六十度,要向上攀,不是不可以,可是困難程度很高。
探險隊如果真是像箭嘴指示那樣,向山崖上攀去,實在有點不可思議──目的是甚麼呢?
那兩人俯身去察看大石上的記號,神情也很疑惑,顯然他們也想不通探險隊何以要攀上山崖去。
我們感到莫名其妙,張泰豐的想法卻不一樣,他在看到了記號、肯定了記號是由典希微留下來的之後,根本不去想探險隊為甚麼要這樣做,在我們感到疑惑的時候,他已經手腳並用,向上攀去。
那兩人在察看了記號之後,直起身來,向我道:“記號可以推定是探險隊留下來的。”
費南度曾經介紹他們是追蹤專家,所以我也不問他們憑甚麼來肯定這一點。
雖然我沒有發問,可是神情仍然十分疑惑,那兩人望著我,攤了攤手,表示他們也不明白。
我們共同的疑問當然是:探險隊為甚麼要上山去?
探險隊原來的目的是探索河流的源頭,那就應該沿河前進,沒有理由去攀山崖。
可是箭嘴明明是指著向上,所表達的意思再明白不過──探險隊不管是為了甚麼原因,他們是向上去了。
所以我們為了要尋找探險隊的下落,也應該向上去。
我向兩人做了一個手勢,開始向上攀,兩人跟在我的下面。在我們開始攀山的時候,張泰豐已經攀高了將近五十公尺,我們忽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