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只有一個寶貝孩子,也不知道是那個孫子王八蛋說的,苦了誰不能苦了孩子。
這句話的直接後果就是讓最該受苦的孩子都成了小皇帝,大人們自己縮衣節食,也得打腫臉充胖子,拼了命把孩子往好一點的幼兒園裡送。美其名曰,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在這一點上歐美的社群結構就比較合理,大家按照收入水平的不同集中居住,相同檔次的幾個社群共用幼兒園、小學、甚至中學。這樣一來大家也就沒法攀比了,大家收入全差不多,總不能比誰能吃吧。
那有人說了,這樣不是階級固化嗎?富人的孩子永遠比窮人孩子得到的教育資源多、成才機率大,以後當富人的機會也大。
這是必須的,也是符合人性的。我們的老祖宗說過,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還有門當戶對之類的警語。
階級這個玩意不管在什麼社會里都是存在的,而且也必須相對穩定。不管大家樂意不樂意,事實就是如此。只有各階層相對穩定,整個社會才會穩定。
階級固化的罪魁禍首並不是各階層之間界限分明,而是互相失去了流通渠道。有一句廣告詞用在這裡很合適,叫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只要能把流通渠道暢通、數量增多,窮人能看到足夠的上升空間,不用像古代科舉一樣億萬人去擠一條羊腸小道,各家各戶還用逼著自己的孩子去拼命爭奪起跑線嗎?
這樣不僅能穩定社會,還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各行各業中調動起足夠的積極性,不用整天上班混日子了。
又有人說了,我們已經階級鬥爭了好多年,早就消滅階級啦。我呸!說這種話的人要不就是眼瞎、要不就是腦殘。
要說階級固化,中國可以排上世界前幾名,除了那幾個有天生人種歧視的國家之外,恐怕就數我們厲害了。
這一點不用爭論,啥叫官二代、富二代、紅二代?如果沒有所謂的精英階級,這些二代全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而且我們除了考試一條路之外,基本就沒有平民階層的上升通道了。這玩意只要看看歷史書就會發現,以前是寒窗苦讀為做官,現在還是一個德性,高考已經成了全民性質的大運動,規模堪比春節,重要性有過之無不及。
這些都是題外話,洪濤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魏家大院裡建立一座社群幼兒園,專門接收本社群的適齡兒童。
幼兒園老師暫時全部從國外聘請,已經不是雙語了,只要你想學,光英語就有美英印澳外加香港五六種口音,再加上法語、德語和拉丁語,不怕種類不夠,就怕家長挑花眼。
。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