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鋒,手扳木檻,滕身躍了出去。那柄長劍“嚓”地一聲直切一根檻木而入,經沒至柄,魯仲連瞥眼看時也是暗暗吃驚,曲宮手力一強於斯,亦屬秦國一流高手了,伸出拇指,大讚一聲道:“好功夫!”身子已在救場木檻之外。

第二十三回談笑卻秦軍(38)

正欲附足之時,忽見足下黑光刺目,寒氣森然,魯仲連急忙低頭一看,只見木檻之外早有一隊秦軍徒兵(作者注:秦軍史家研究稱有五支兵種,分別是徒兵、輿兵、騎兵、弩兵和樓船士。徒兵即步兵,為主要兵種,輿兵即車兵,為輔助兵種,樓船士即水軍)於是戟士圍了起來,前前後後約有百餘人,一名秦兵百夫長正挺劍喝令,戰國時代矛戟戈殳手柄甚長,約有三人之高,長長超過頭頂,極利遠端攻擊,百餘持戟徒兵累懼魯仲連武功高強,全都站在木檻三丈之外,手挺長戟,一待魯仲連自木檻上躍下,便橫戟截他腿腕,魯仲連身在校場之內,校場木檻極高,自然看不到長戟,及至騰身躍出,始感玄光耀目,寒氣森然,方始發覺,可是其勢已然不及。那鬼谷輕功“輕舉縱”何等神妙無儔,只見魯仲連探足尋了一支揚起最高的長戟戟首,輕輕一點,布履生塵,便已騰空輕舉,倒縱回去,立於木檻之上,身法之快,未等那名持戟秦兵回過神來,魯仲連已倒飛回去,這些只是轉瞬之間發生之事。

魯仲連腳足剛一落在木檻之上,心中暗暗叫苦,便覺背後風聲颯然,曲宮已然施展“超海桴”躍上木檻,伸手拔出長劍,疾向魯仲連肩頭削去,魯仲連施展“大捭闔手”與他拆了幾式,急切之間竟也奈何曲宮不得,這麼緩得一緩,魯仲連瞥眼之間又有四人衝出秦兵人群,挺劍狻身,上了木檻,魯仲連額上冷水淋下,正是許蘇程張四將,與曲宮五人當下各使所學“小雅劍法”劍式在木檻之上,合戰魯仲連,五劍合使,“小雅劍法”劍式“宮商角徵羽”五式層出不窮,此起彼伏,變幻莫測,長劍來去迅疾,刺風裂空,劍聲嗖嗖交作,正宛如一首用“宮商角徵羽少宮少商”七首合奏而成的樂曲一般悅耳動聽,一招一式,莫不合拍,無不中節。

木檻內外兩側秦兵生平從未見過這等優類絕倫,神妙無比的高手對決,當此之際,只覺眼前五道劍光倏忽往來,纏卷經緯,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將魯仲連身子全都裹了進去,耳畔則響起一派起伏跌宕,懾心動魄的樂曲聲來。於是從自失出神地望著木檻之上六人手劍相搏。

雲中絕學“小雅劍法”厲害非常,適才平地過招,魯仲連依次與他五人相鬥,方才僥倖佔得一絲上鋒,此刻六人皆立木檻之上,校場木檻都是用一些拳頭粗細的圓木劍扎而成,中間留有紋縫,距地遠逾一人之高,比之他們江湖武林人物平日裡走得練功木樁還要仄險得多,魯仲連在木檻手徒手與他五人五柄長劍相搏,形勢比之適才更加兇險百倍,真可謂驚心動魄。

曲許蘇程張五人平時各練各的“小雅劍法”劍法,從未聯手對敵,不過如他們這般武功修為,任憑一人亦足以在秦國武林之中數一數二,稱宗號師了,是以哪裡又需要聯手?若非今日猝遇虯俠魯仲連,五人若是單打獨鬥,決計勝不了他,五人也決無可能聯手製敵,更是無法體會得到五式劍法合使配合的妙處所在了。

試想那“小雅劍法”既然號稱雲中絕學,雲中夫子人以孫春秋,江湖人稱劍聖,是天下之間數一數二的頂尖高手,他既被稱作劍聖,可見他的劍術已是天下第一,這套“小雅劍法”既是他雲中一門劍術絕學,必然有驚人獨到之處,端的非同小可,雖說劍法分為宮、商、角、徵、羽五式,平時曲許蘇程張五人亦是每人一式或每人兩式地各自練習各自的劍法,以為各式劍意劍招不同,原本不必相問,況且既是雲中絕學,只要頭腦穎悟,勤奮練習,學得一招半式亦足以在江湖武林之中闖出一些名頭,何況五人曳裾將門,效為秦軍,那更加用有餘裕了!

五劍齊使,“宮商角徵羽”五式偕作,剛柔適中,陰陽相配,緊湊處如密雨驟雪,夾風襲面,舒緩處似小橋流水,汨汨叮叮,法度嚴謹,一招一式來去光明正大,威力卻是非凡無比,立時之間便將魯仲連身子罩於劍網之中,騰挪閃跑不得。

曲許蘇程張五人敬他重他,又奉大公子蒙恬將令,都不欲傷他性命,是以每劍刺出,重則不過穿他袍袖,輕則也是一拂而過,並不觸及他身,饒是如此,魯仲連也已驚險無比,幾次險些中劍,足下晃晃悠悠,反欲撞下木檻來。

。。

第二十三回談笑卻秦軍(39)

若非五人存此一念,不待秦兵上來,魯仲連也早已身首異處,憑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