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部分(2 / 4)

小說:大宋小郎中 作者:古詩樂

言我一語,紛紛引經據典。引用了很多經典的古書上的論述,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相持不下,爭執得甚至有些面紅耳赤了。

王院判皺了皺眉,伸手在旁邊茶几上砰砰敲了兩下,眾人這才靜下來不再說話。王院判說:“你們在這些天翻來覆去的說就是這些,你們覺得還沒夠嗎?你們各自根據你們所想的就能找到藥方了嗎?找到藥方才是關鍵,也才能證明你們的主張是正確的。否則你就算找到一萬條理由又有什麼用?”

王院判這話立刻讓爭論的人都低下了頭,王院判把頭扭向楊仙茅說道:“如果你沒有什麼新的東西,也可以不用說了。”

楊仙茅說道:“實際上我才開始說,我並不贊成這種疾病是來自於地或天的理由。”

“哦,那你接著說。”

楊仙茅接著說道:“我剛開始跟在座的一樣,也覺得或者來自於天地。但是後來我有一個發現,我去過好幾個患了瘟疫而死的人家,我想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染上瘟疫。”

一聽這話,高太醫冷笑一聲說:“別吹牛了,遇到瘟疫病人躲之不及,你竟然還跑到他家去。”

費神醫說:“高太醫,現在是王院判讓楊太醫說話,請你不要隨意插嘴。等他說完你有什麼不同意見再接著說,亂糟糟的吵作一團有意思嗎?”

費神醫連王院判的面子都不給,自然不會給這虛長兩歲的高太醫了。而高太醫還真有點怕費神醫,因為費神醫的醫術高明,很得皇上太后的賞識。他要是在給這兩位看病的時候抱怨這麼兩句,高太醫恐怕就吃不了兜著走。因此他訕訕的笑了笑,便沒再吭氣。

第826章 鬥醫

楊仙茅這才又接著說:“我發現死掉的這幾個患了瘟疫的病人中,有的住在與地相接的房子裡,有的是大戶人家的閨秀,住在閣樓之上,與地有一段距離。甚至還有一個是因為沒有錢修房子,而挖了一個地窖,住在地底下。既然住在閣樓上地面和地下的三種人都會得瘟疫,這就證明瘟疫不是來自於天地。另外證明這一點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據,那就是皇城。”

“皇城怎麼了?”王院判聲音有些陰冷的說道。因為他擔心楊仙茅說到皇家的時候,會說出什麼不適合時宜的話。

楊仙茅說道:“我之所以後來改變了這種觀點,是因為我發現,目前為止皇宮內院還沒有出現瘟疫。除了官家得到了神靈庇佑之外,也讓我想到另一個原因。那就是這種瘟疫應該不是來自於天或者地,不然的話皇宮同樣屬於天之下地之上。若是瘟疫漂浮於空中,又或者從地下蒸發冒出來,那皇宮也應該不能倖免。”

楊仙茅的這番話讓太醫們紛紛點頭,即便是一直跟楊仙茅不對頭的高太醫和陶太醫也都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因為他們雖然也注意到了皇城裡面沒有出現瘟疫,但是他們沒有往深處想,也沒有把它與瘟疫的病因病機聯絡在一起。而現在楊仙茅卻準確的說出了其中的緣由,細細想來的確如此。因為如果瘟疫的病因來自於天氣或者地氣,那皇城也是在天氣和地氣所覆蓋的範圍內,怎麼會連一個患瘟疫的人都未曾出現。這就從反面否定了瘟疫的病因來自於天地這一點,所以即便是生性高傲的高太醫也表示贊同。

王院判也忍不住點了點頭說:“似乎有些道理,你接著說。”

楊仙茅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這種瘟疫我覺得也不應該是從口鼻入的,如果從口鼻入,就說明它是懸浮在空中,那樣的話在皇城之內也應該會發生。所以應該是透過某種接觸,然後從人的肌膚透過毛孔進入身體的。”

陶太醫哼了一聲說:“那也未必。照我看來不是天氣,不是地氣,為什麼不能是病人接觸空氣使瘟疫進入了身體?這空氣或許飛不過皇城那麼高的圍牆,只存在於比較低矮的地方,比如人那麼高,同樣可以解釋呀。”

楊仙茅說道:“有這種可能,不過從病人得病的情狀況來看,似乎不大吻合。因為患了這種瘟疫的病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身體長了小疙瘩。這些病人據我觀察都是先長了疙瘩,然後身體才開始集聚高熱。因此應該是病邪由毛孔進入之後堵塞,造成血瘀形成小疙瘩,然後才引起高熱。如果是病邪從口鼻進入,作用於身體內部的話。那應該是整個身體先發熱,然後才會導致小疙瘩的形成。”

李太醫說道:“這種瘟疫不僅僅是起疙瘩的,有一些並沒有起疙瘩的也一樣高熱,頭痛身痛。這又如何解釋呢?”

楊仙茅緩緩點頭說道:“這個想必很多人也都注意到了。所以我覺得這種瘟疫恐怕要根據出現症狀的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