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一個苦命的人,前有先生的不吝錫教,傾囊相授,待我情同父女,恩同再造,今番又遇到溫先生的竭誠相待,我幼薇何其幸運,你們的知遇之恩令我感激涕零,叫我如何報答你們二位恩師的恩情,今生如果不能報答,他日定當結草銜環以報你們兩人知遇之恩,一邊說著一邊衽斂準備行跪拜大禮,溫飛卿趕緊走過去攙著她,制止了她的行為,口中說你怎麼還是這樣執迷不悟呢,早與你說過我討厭虛禮,何況你也不是我的入室弟子,也不是我的衣缽傳人,最多隻能算是半個弟子,千萬不可以再以這樣的姿態出現在我的面前,要不然我可要收回我的承諾了,希望你好自為之,幼薇聽到這些話,只好預設他的意見。

且說幼薇自從老師走後,每日裡只是幫著母親做些女紅針線之類的活計,閒暇時溫習一下過去的功課,用讀書和勞動打發這些無聊的日子,藉以麻痺自已的空虛和寂寞,以及對老師的思念之愁,偶爾也和王喬小姐相聚談詩品文。 。。

第6章 驚迴雪酥脂蘊秀,嘆流波美目迷情

幼薇依依不捨地送別方先生後,再也沒人教自己的學業了,好在先生臨走的時候送了她幾本書,平日裡除了幫母親做一些漿洗之類的事外,她就抱著那些書沒日沒夜地啃,日子倒也過得很充實,只是這樣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她和她的母親又一次過起了離流失所的生活,原因是王員外有一在朝為官的兄弟犯罪因而牽累了他家,致使家產被變賣,全家被流放,幼薇和母親看到他家遭罪,心裡非常難過,看到他們一家老小哭哭啼啼的,她們也跟著淚流滿面,但也不得不忍痛別離,她們各自打好包裹分道揚鑣,幼薇也與王喬小姐灑淚而別,然後隨母親一起踏上了漫漫征塵。

經過一路上的顛簸流漓,幼薇母女終於在長安城下邽一個陋巷裡找到一處容身之所,這裡住的都是窮苦的人,房屋低矮潮溼,但租金便宜,而且可以先欠著,因為處境困難,也只好將就著住,附近有一處青樓,魚母幫助那裡做些針線活和漿洗之類的事,藉以維持生計,生活的不幸讓幼薇變得早熟而敏感,她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爛漫的父母掌中明珠,陡然間變成了生活的棄兒,失去了父親,母親在巨大的痛苦中,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變得沉默少言,原本清澈明亮的眼睛顯得渾濁而呆滯,蒼白的臉上刻滿了風霜,幼薇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她時常幫著母親幹些漿洗的活,以減輕她的負擔,閒暇時她仍是手不釋卷,看先生留下的書藉,在這些艱難的日子裡,唯有那些書藉是她生命的養料,是她快樂的源泉,文學是她夢想的天堂,她幼小的心靈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忘記了所有的痛苦和不幸,知識開拓了她的視野,豐富了她的內心世界,充實了她苦難的童年,學習讓她忘記了所有的苦惱,她不畏艱難地在知識崎嶇的道路上跋涉,好在她聰明伶俐,悟性極高,很多深奧難懂的字詞文句,她一看便通,她對文學有著極其濃厚興趣,對詩詞歌賦孜孜以求,加之此前名師方先生的指導,給她打下了深厚的基礎,豐富了她的內心世界,拓展了她的思維空間,啟發了她的學習方式,再加上她本人的不懈努力,五歲時就誦詩百篇,七歲時就能呤詩作賦,到了十二歲的時候她的詩作就在長安廣為流傳,成為長安城中成名的女詩童。以至於長安城內許多大名鼎鼎的才子慕名而來,都想見識下這個神奇的詩童,很多人開始都是帶著疑惑而來,對於超出常理的傳說人們總是難以置信,尤其是對一個十一二歲的女童能出口成章,指物呤詩,而且意韻不俗,更是不信,就是那些號稱*的早已成名才子甚至所謂的秀才舉人也未必能做到,所以人們都想親眼看一看這個詩界女神童,常言說得好,眼見方為實,言傳語不真,不見不知道,一見嚇一跳,那些人在親眼見識到她的才學和人品的時候不得不為之傾倒,在這些慕名而來者當中,有一人才華橫溢,名動京華,這就是大詩人加大詞人溫庭筠,他的到來,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幼薇幼小的心靈裡滋長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影響著她的一生,從此註定他們之間必然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不經意的回眸,兩個人都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綺麗的虹影,播下的種子是愛還是恨,是苦還是甜,是幸福還是痛苦,是愛情的良藥還是慾望的毒草,是靈魂的救贖還是精神的毀滅,透過歷史的風煙,讓我們走近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接開歷史的面紗,追尋那些掩藏在歲月深處的記憶,在他們生活的舞臺上,去體會那曾經的愛與恨,醜與美,真與假,善與惡。追尋他們的足跡,探索他們的愛和恨情與仇,他們的苦和樂他們的情與欲,他們的人生也曾璀璨過,輝煌過,熱鬧過,綻放過,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