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散佈在咸陽北原上的西漢陵墓群,一字排開,氣勢磅礴。高帝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昭帝平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哀帝義陵、平帝康陵,在二道原上依次雄峙著,當地人叫它“冢疙瘩”。哪裡的才子哪裡的將,咸陽原上埋皇上,是這一帶的著名民謠。

唐王朝的十八陵,更是氣象非凡。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墓的乾陵,位於乾縣城北十餘里的梁山上。遠遠望去,酷似一個巨大的睡美人,冢頂是頭部,樹林是秀髮,閣樓基座是隆起的*,筆直的大道是長腿,一直伸向渭水河邊。陵墓初建時是兩層城牆,內外兩個陵園,外城周長據說有四十公里。在內城陵前,至今還可以看到一對八稜柱形華表,數十對翼馬、石馬、石獅、朱雀和六十多尊文武官員、異族首領、外國使節雕像,在陵道旁分外精彩。在司馬道西邊立有兩通巨大的石碑,一通是為高宗而立的《述聖記碑》,另一通是為武則天立的《無字碑》,其妙無窮,費人思忖。更讓人覺得神秘的是地宮的情形,墓門前有三十九層石條,加固有鐵拴,又澆了白鐵,堅固異常。據說在五代時有人盜墓,時逢狂風暴雨,天公相助,只好作罷,之後再無人敢造孽了。

乾陵以南,東西排列著十七座陪葬墓,太子公文,王孫大臣,在另一個世界裡仍然守護著天子,威風不減。其中永泰公文墓中出土的文物如《侍女圖》壁畫,章懷太子墓的《出行圖》、《馬球圖》,實在是唐墓壁畫的精品,其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位於東側的唐太宗昭陵,依山為陵,居高臨下,象徵著帝王的尊嚴。“昭陵六駿”浮雕聞名世界,它是依照李世民馳騁疆場的六匹戰馬的形態雕刻成的。其中兩匹今藏美國費城博物館,是被列強盜竊出國的。

南邊的漢武帝茂陵,是漢代陵墓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墓冢夯築,形似覆鬥,雄奇偉壯。有衛青、霍去病、霍光等作陪,象徵著昔日馬踏匈奴的威風凜凜。尤其是霍去病墓石刻,依石擬形,渾厚生動,讓人聯想到天山南北的疆場,為爭奪絲綢之路的控制權而屢見不鮮的陣天的殺聲。

北路的蕭關應該是長安的北大門,那裡已進入風沙地帶,唐詩中說,那裡的沙粒都鑽入了馬毛。東歸的旅人至此,還有從邊塞歸長安而感嘆“又作布衣還”或“幾日到家山”的心情嗎?

若從這裡往北,是漢唐時賀蘭山和陰山邊陲。“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鮮卑族人口頭創作的歌詞,到今天仍然是人們對陰山風景的聯想詞。古稱鹽州的定邊,是這一帶的軍事重鎮。我不至一次地去過那裡以至無定河兩岸,“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的詩句,是那麼強烈地撞擊著旅人的心。

西北邊塞的安寧,向來是絲綢之路的福音。

六 古豳州

北線必經之路的古豳州,現在叫彬縣。我曾多次到過這裡,尋訪過縣境內的大佛寺和周祖公劉的土陵。

古豳州地處涇河邊,一塊富饒的盆地中。大佛寺築在一處陡峻奇峭的石崖間,其神工鬼斧讓人驚歎。車至崖下,顧不得品嚐這裡的特產豳州梨,也無意觀賞棗木棒棰、蒜窩兒、擀杖之類雕刻品,即步入門樓,拾階而上。

大佛寺原為慶壽寺,唐太宗貞觀三年,李世民為母慶壽,由尉遲敬德監修所造。

大佛藏在門洞中的深窟裡,幽谷間瀰漫著潮氣。這尊二十多米高的釋迦牟尼像依崖趺坐,僅手指有兩米長。大佛髮式作螺髻形,面方,耳垂,披衣坦胸,其體態端嚴偉然,雕飾富麗生動,雍容豐滿而古樸。整個窟壁雕著數不盡的小佛、菩薩和飛天,千姿百態,形象逼肖。次之於大佛洞的,東有千佛洞,西有羅漢洞,計石窟八孔。高崖上另有眾多小石窟,踞奇險之處,不易登臨。寺西不遠處有一尊六米高的“丈八佛”,它當初從異地來,欲與大佛比高低而愧疚,便留在邊上做弟子了。大佛寺樓高五層,登上高處扶欄遠眺,斜照餘光裡的莽原山川煞是壯觀。

從彬縣城向東行八十公里,在涇河北岸的山谷之間,座落著周祖公劉的墓冢。丘壟高達50米,長約1500米,略呈梯形平面,至頂平坦,墓周佔地達500多畝。

我坐在土陵村外的原畔上,俯視著河谷裡的公劉墓,隱隱聽得見涇河的水聲。一位放羊老漢問我:“是來看人祖爺墓的吧?”我說是。老漢說:“篤公劉,匪居匪康。”老漢驀地吟出詩句,讓我大為驚訝。這是《詩經·大雅》中《公劉》篇的首句,是說好心的公劉,他不敢安居,只顧忙碌勞作,歌頌公劉從邰遷豳的業績。放羊老漢可能不識多少字,也許是千百年來口口相傳留下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