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曹操的奸詐、關羽的義勇等,儘管不少研究者對這種較為型別化的人物塑造方式頗有微言。不過,這一藝術規律對周瑜卻並不適用。這倒不是因為周瑜其人較之其他人物有什麼不同,也不是因為作品中這個形象寫得太好、太複雜,無法用一個詞語來進行概括,而是因為這個形象實在是太奇特了,用“不正常”一詞來描述《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也許不夠準確,不夠文雅,但還算比較接近實際。凡是讀過這部小說的讀者無不感覺到,這位周郎的表現實在是太失常了。無論是用史書中的青年英雄形象還是話本、雜劇中的丑角形象,都只能概括這個人物形象性格中的一面,因為小說作者將他寫成了一個雙面人,既是英雄,又是小丑,如同《鏡花緣》中兩面國裡的居民。在書中,這位周郎一會兒風流倜儻,從容不迫,善待老將程普,妥善地處理將帥間的矛盾,被吳主委以軍國重任,一會兒又脾氣暴躁,目光短淺,被諸葛亮三氣而死;他一會兒臨陣不亂,指揮若定,智鬥蔣幹,巧設苦肉計,令部下佩服不已,一會兒又出盡餿主意,玩出“失了夫人又折兵”之類的小把戲,被諸葛亮一一識破,玩於股掌間;他一會兒舉薦賢才,臨死前以魯肅替代自己,胸襟寬廣,一會兒心胸又變得極其狹窄,一心和諸葛亮過不去,必欲除之而後快,甚至在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