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2 / 4)

小說:閒談書事 作者:

人們的聚會,於是他們也在門口擁擠了一陣子,衣服都揉皺了,回家的時候一心相信他已經參加了聚會。”託翁用寓言似的筆法,向我們揭示了存在的荒謬。他犀利的思考直指人生的意義。然而,多數世人可能從未懷疑過自己的生活。親人、朋友、愛情、健康、財富、名聲、功業、藝術、娛樂,還有夏夜的星辰、春天的草地、嬰兒的微笑、小鳥的鳴唱……所有這一切,難道都只是“擁擠了一陣子,衣服都揉皺了”嗎?難道除了這一切,還有什麼“聚會”嗎?

也許,在拿到屬於我們自己的那張入場券之前,我們永遠也無法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聚會”。

“我愛人,也被愛;我有可愛的兒女、有豐富的家產、我有名譽、我很健康、我身心精力過人……突然,我的生命終止了,我不再有任何慾望。我明白我不再有什麼可冀求的了,我來到深淵,在我跟前——除了死亡,一無所有。”託翁直面死亡時的心境,讓他知道同時也讓我們明白,生活中的一切,只是生命的部分而非所有。因為生命天然地含藏著死亡。並且,即便一個人擁有塵世上所有的幸福(託翁在這點上已為絕大多數人所望塵莫及),但當死亡就像一個碩大無朋的句號隨時都會橫亙在人生的任何一個拐角處時,再華麗豐滿的內容,最終都只是一個虛無的空洞。

於是,像無數智者曾經做過的那樣,託翁開始沉思並尋找超越的途徑。

像這種只追求肉體(託翁譽其為“動物性”)幸福的生命方式一開始就被託翁徹底摒棄了,向人們提供類似指南的人被託翁深惡痛絕地譽為“學究”。因為他們以所謂“物理的、機械的”科學為生命下定義。既然大多數人心目中的這條康莊大道已然封閉,那麼,是否去建造並攀登那座通向“來世幸福”的“巴別塔”,就是人們惟一的最後選擇?

託翁又一次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他對那些只追求“執行一些外表儀式”的教條主義宗教徒嗤之以鼻,稱他們為“偽善者”。“偽善者說‘生命的幸福不是在現世,而是在前生和死後’。”“他們說,現世的生活是罪孽,解釋這種罪孽要追溯到創世之初和人類的誕生之時。要贖清這種罪孽必須等到死後。為了在來世獲得幸福,人們就必須信奉他們教給人們的學說,必須奉行他們指定的種種儀式。”

可見,無論是“個體的動物性”生存,還是“否定現世生活”,均非獲取“聚會”的入場券。那麼,道路究竟在哪裡呢?

“當我們不再把生命只看成是我們肉體的生存的時候,我們真正的生命就開始了。”“相信肉體的滅亡就是自己生命的滅亡,就同相信一個物體進入到強烈的光線底下,它的影子的消失就是這個物體消失了一樣荒謬。”“對於不依據自己在時空中的存在、而依據自己日益增長的對世界的愛來看待自己的人來說,時空條件的影子的滅亡只是更大的光明到來的標誌。”

“對世界的愛”,以及為著人類全體的善而活——這就是列夫·托爾斯泰經過大半生的思考和體驗,為他自己、也為世人所指明的通向“真正幸福”的道路。

經過託翁的詰問,那些錯誤的人生觀徹底坍塌。在它們的廢墟之上,完善的價值理念得以重建。首先,應該要“棄絕個體的幸福”。但是,這裡所要“棄絕”的,只是把幸福純粹建基在個體(動物性)生存之上的那種觀念和心態,而並非棄絕生活中的一切。“不可能也不需要棄絕個體的需求,就像不可能也不需要棄絕人的其他生存條件一樣……可以而且應該利用這些生命的條件,但是不能也不應該把這些生命的條件看成生命的目的。”託翁並非要讓我們成為遁世主義者,而只是希望引領我們契入更為廣闊的生命境域,從而發現生命的意義。“為了使人擁有生命,就應該抓住它的全部,而不是抓住表現在時空中的那一小部分。誰抓住了整個生命,他的生命就會變得更豐富;誰只抓住生命中的一小部分,那麼,已經被他抓住的一小部分也會失去。”其次,託翁強調幸福的實現並非在“某時某地”,而就在“此時此地”。“一個人,無論是基督、蘇格拉底……或是老人、青年、婦女,如果他活著時為了別人的幸福而棄絕了自己個體的幸福,那麼,他在此生就已經具有了對世界的新態度,對他來說死亡就不存在了。對所有的人來說,確立這種態度都應該是此生的事。”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羞於承受的饋贈(2)

至此,我們終於看見,從基督、蘇格拉底到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參加那個盛大的“聚會”,而始終讓我們困惑不已無從尋覓的那張入場券,就是——“對世界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