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耀明夜晚到訪,讓林為民很是意外,詢問了一句,潘耀明也沒有繞彎子,開門見山說道:“確實有點事。”
林為民和他進了酒店的餐廳,要了兩杯咖啡,坐下呷了兩口後,潘耀明開口說道:“為民,如果有機會來香江工作,你願不願意?”
林為民詫異的望向潘耀明,臉上滿是不解,好端端的,這話從何說起啊?
“什麼樣的工作?”
“我現在這份工作。”潘耀明道。
潘耀明現在是香江三聯書店的總經理,林為民問道:“高升了?還是辭職?”
潘耀明點了點頭,“辭職。”
“是有了更好的去處?”
潘耀明並未隱瞞,將他最近遇到的情況說給了林為民聽。
原來就在前不久,潘耀明接到了《明報》總編輯,也是著名作家董橋的電話,說查先生要見他,董橋口中的查先生自然是《明報》的老闆金庸。
潘耀明受邀去到《明報》寫字樓,見到金庸後兩人相談甚歡,當場就給他下了聘書,聘請他擔任《明報月刊》的總編輯兼總經理。
金庸如今旗下不僅有《明報》這份日銷超過18萬份的大報,還有《明報月刊》、《明報週刊》、《明報晚報》、明報出版社、明窗出版社等多個產業,早已是香江報業大亨。
受到他這番禮遇,潘耀明自然受寵若驚,當場便答應了金庸的邀請。
可問題是他現在還在香江三聯書店擔任要職,不是說離開就能離開的。
三聯書店的全名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前身是30年代在滬上創立的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和新知書店,1948年三家書店在香江合併成立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49年5月,三聯書店總管理處從香江遷往燕京,留下六個人堅守香江三聯。全國解放後,香江三聯書店繼續面向海外做出版發行工作,成為香江的重要出版機構之一。
而三聯書店主體在遷往燕京後,其編輯部門於1951年合併到人民出版社,不久以後,發行部門又併入了新華書店,直至1986年三聯書店經批准在燕京重新恢復獨立。
在燕京三聯書店恢復獨立建制的同時,滬上三聯書店也於當年正式成立。
自此後,三地三聯,成為了中國出版界的一大奇事,也側面印證了這家出版社在中國出版界的地位。
而就在前年,香江的幾家具有內地背景的出版機構由相關部門牽頭成立了香江聯合出版集團,成員包括香江三聯書店、香江中華書局、香江商務印書館及中華商務聯合印刷(香江)有限公司等,潘耀明也因此成了聯合出版集團的董事之一。
新成立的香江聯合出版集團是香江最大的綜合性出版集團,業務包括圖書出版、書刊發行與零售、書刊、商業與安全印刷。
如果從規模上來說並不比明報集團小,按理說潘耀明在集團內位屬一方諸侯,又有董事席位,跑到明報集團去當一個《明報月刊》的總經理兼總編輯,未免有點人往低處走的嫌疑。
但問題就出在香江三聯書店的紅色背景上,林為民曾經參觀過香江三聯書店,自然知道他們的條件潘耀明這個出版社總經理的待遇比一般香江白領要強上一些,但跟跟他在香江出版界的地位卻有些不匹配。
對比之下,《明報月刊》由金庸創刊並主編,後來歷任的胡菊人、董橋等七八位主編,都是赫赫名流。在多年經營下,這份雜誌已經建立了相當高的學術水平和文化品位。
潘耀明接任《明報月刊》,又是總經理、又是總編輯,身兼兩職,大權在握,一躍便可以成為香江報業名流,更不用提他去了明報之後的待遇飆升,誰又能不心動呢?
林為民聽他敘述完情況之後,也明白了情況,“所以,你的意思是打算讓我接替你在香江三聯的總經理職務?”
潘耀明點點頭,“不錯。”
林為民笑了起來,“耀明兄,伱這個想法未免有些異想天開。我在國文社任職,如何能跑到香江來?”
“我們香江三聯書店與內地同氣連枝,只要你點頭,一切手續不需要你操心,我都給你辦明白。這件事我已經和李博士說過了,他那邊也同意。”
潘耀明口中的“李博士”是香江聯合出版集團的董事長李祖則,潘耀明要辭職跳槽去金庸的《明報月刊》,不僅要給香港三聯一個交代,也要給聯合出版集團一個交代。
而林為民,就是潘耀明給的那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