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再造之恩(2 / 3)

一下子實現了人生的跨越,成了小有名氣的作者。

今天,上大學的事,還是林老師幫助了他。

儘管林老師讓他不要放在心上,可謨言還是覺得,林老師對他不僅是知遇之恩,更是再造之恩。

送走了滿心感激的謨言。

林為民的捐款事宜已經確定了下來,整整十萬塊錢。

張奇打算回去搞個捐贈儀式,到時候還要叫幾個重量級的媒體過來採訪,把這件事大肆宣揚一下,這是他和林為民商量好的。

按照以往林為民的個性,他搞個捐款肯定是要多低調有多低調,生怕來個露財,被人惦記。

可經歷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情人》的那場風波,林為民算是明白過來了,有時候真不是你低調就行的。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只有你自身足夠強大,有抵禦風險的能力,讓對方有了顧忌,他們才不會肆無忌憚。

給張奇籌備的這個基金會捐款,不說以後成立了會如何如何。

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文協的態度。

林為民早在文研所時期就已經是全國文協的會員,但因為有穿越前的印象,他對文協沒什麼好感,所以從來不去文協舉辦的活動,人家要舉辦有關他作品的研討會或者座談會,他更是面都不露。

所以,哪怕他現在已經算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青年作家,但在文協的存在感仍舊非常低。

現在有了這筆捐款,以後國內的文壇再有什麼關於林為民的負面新聞,你文協總不好像上次那樣袖手旁觀吧?

林為民不混圈子的初心沒變,但他認為這個錢有必要花,不是為了在文協內取得什麼樣的地位,而恰恰是要在某種程度上脫離文協的束縛,建立一種超然物外的形象。

當個金主爸爸,就是這種建立形象的第一步。

有了這一筆捐款,等到基金會成立,哪怕他以後再也不捐,那也得是文協的座上賓,得供著的那種。

這就是首倡之功的好處!

反正他有錢的事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不如大大方方的來個捐贈,還能博個好名聲。

1984年,捐款十萬元,林為民這也算是創下記錄了。

別的領域不敢說,至少在國內的文壇,尚且沒有先例。

沈雁冰先生那次不算,人家捐錢是為了設立雁冰文學獎。

一週之後,林為民沙灘北街2號,全國文協所在地。

全國文協最早的辦公地點在東總布衚衕22號,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進院落,後來所屬各文藝家協會陸續成立,東總布衚衕面積不足,各協會分散外部辦公,其中在東四頭條五號裡六棟小樓劃出一棟三層小樓給文聯各協會使用。

五十年代初期,燕京城大興土木,文協大樓選址在王府大街64號建成,文協於56年遷入。

69年文協停止活動,78年恢復活動,文協的辦公地點便搬到了沙灘北街2號。

這裡也是《紅旗》雜誌社的辦公地點,文協搬進來後搭起了幾排木板房,作為臨時的辦公用房。

林為民初一進來,微微詫異。

這,是不是太寒酸了一點?

出來迎接林為民的張奇熱情的拉著他進了其中一間木板房,一進去便見著了一屋子的人,把本就不大的屋子顯得更加擁擠。

“這……”

一眾人眉開眼笑的看著林為民,張奇拉著林為民一個一個的給他介紹著。

“這位不用介紹,你肯定認識,章光年先生。”這是《人民文學》的前主編,王蒙就是接的他的班。

“這是包倡書記,這是楊志敏秘書長……”

林為民認了一圈的人,有種過年回家見親戚的感覺,介紹完了之後除了之前認識的人,一個也沒對上號。

張奇說道:“今天除了遠在滬上的巴老,我們文協的同志可算是到齊了,就為了見證你的捐款儀式。”

林為民無奈道:“張老師,你們這搞的太隆重了吧?”

章光年笑著說道:“還有更隆重的……”

他說著把剛才在一旁張奇沒有介紹到的幾個陌生面孔拉過來,“這兩位是《人民日報》的記者同志,這兩位是我們《文藝報》的同志,等會你還得接受採訪呢!”

章光年說完,大家哈哈大笑。

玩笑過後,人很多,但並不正式的捐贈儀式正式開始。

林為民在眾人驚訝的眼神中,將隨身帶的公文包拉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