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運營模式特指企業內部人、財、物、資訊等各要素的結合方式。這是商業模式的核心。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運營模式,即使再高效的銷售模式也會由於缺乏持續而優質的產品服務供應而枯萎。例如,微軟的產品更新換代模式、麥當勞的房地產零售模式、*的開發與生產結合模式等,都是比較富有特色的運營模式。
資本模式主要指企業獲得資本的方式以及資本執行的方式。這是商業模式的支撐體系。缺乏有效的資本模式,前兩種模式都可能會遇到現金危機而導致整個商業模式的崩潰,如美國的安然、中國的德隆以及港灣網路公司等。
以上三種模式的有效結合使得內外資源獲得有效整合,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如果結合不到位,僅僅重視其中的一兩個模式,資源就很難獲得高效整合,甚至導致企業的失敗。如德隆過分重視資本模式而忽略了銷售模式和運營模式,最終使得無序的運營模式、低效的銷售模式和過於冒險的資本模式導致了企業的崩塌。
商業模式的選擇,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肩負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企業總是沉湎在從日常經營和競爭戰術裡找出路的話,就會像爬山一樣,總在山腳、山腰打轉轉,很難直達山巔;而企業只有以商業模式”的高度,從上往下看時,就會豁然發現,通往山巔的捷徑隨處可見。企業的出路在於認知的高度,高度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對於企業來說,選擇一種恰當的商業模式,就是選擇了一種盈利模式,是企業戰略規劃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商業模式的成功,造就了許多偉大的企業:比如推行C2C免費平臺的淘寶網,比如只做直銷的DELL,再如依靠標準化和加盟起家的肯德基與麥當勞等等,與其說它們的成功是來自戰略,不如說是來自於商業模式的選擇。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要想使企業有生存空間並能持續地贏利,必須依靠系統的安排、整體的力量,即商業模式的選擇和創新。未來企業的競爭,將是商業模式的競爭,而商業模式的競爭也將是企業最高形態的競爭。
選擇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就註定了企業將以怎樣的方式取得盈利,這是一個選擇題,也是企業的一道戰略難題。
【閱讀】成功商業模式的八大要素
李振勇在他的《商業模式》一書中寫道:“客戶價值最大化”、“整合”、“高效率”、“系統”、“贏利”、“實現形式”、“核心競爭力”、“整體解決”這八個關鍵詞也就構成了成功商業模式的八個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整合”、“高效率”、“系統”是基礎或先決條件,“核心競爭力”是手段,“客戶價值最大化”是主觀追求目標,“持續贏利”是客觀結果。
圖1…4 商業模式圖示
(資料來源:MBA智庫)
二、產業選擇
邁克爾?波特說:“制定戰略很重要的一步,是企業家必須花心思好好界定企業所經營的產業。”資源戰略學派的重將、哈佛商學院教授戴維?科利斯指出:“產業選擇對於企業戰略獲得長期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公司績效的最好預報器就是公司賴以展開競爭的產業的獲利能力……公司賴以展開競爭的產業的基本經濟狀況在公司績效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工具性角色。”
核心產業的選擇,是企業戰略的基礎。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選擇一個恰當的產業,無論是在初創、發展、轉型,還是多元化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企業能否成功,與它所在或所選擇從事的產業或產品領域緊密相關。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節 戰略的本質是選擇、定位和佈局(3)
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認為,要提升企業競爭力,首先是選擇產業,因為不同的產業並非都能提供同等的持續盈利機會,產業的內在盈利能力是決定企業盈利能力的首要要素;其二是競爭地位,即企業只有在正確選定的產業內,取得優勢競爭地位,才能得到滿意的利潤。波特認為,企業對新產業的選擇要經過三項測試:(1)新產業吸引力測驗;(2)進入成本測試;(3)互益性檢驗──新產業和老產業之間能否為對方帶來競爭優勢。
我們認為,企業要追求長遠的發展,就需要選擇適合的產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不同領域,如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行業,應對通脹上升和本幣幣值走強的能力顯著不同。上*業在通脹過程中處於相對有利地位,而中下*業則明顯處於弱勢。在產業選擇的過程中,我們既需要關注宏觀調控政策,還需要參照以下六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