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以選舉公平的理由,要求日報終止報道,總編鮑勃卻強硬地表示,就算打上最高法院,這篇報道也會繼續,除了最高法官判決日報的報道,會對馬上將要展開的總統大選有嚴重不公平的傾向。
最高法院的官司往往一打便是好幾年,於是整個聯邦都只有眼睜睜地看著首都日報,瘋狂地進行報道,至於讀者們的心裡在想些什麼,就沒有人知道了。
因為首都日報多年來的聲譽和權威性,加上本身就有喬治卡林派的色彩,此時卻在指控公認的喬治卡林主義的代言人麥德林,再加上那些秘密卻翔盡的證據,合理的邏輯推論,可信性頓時大增,很多人開始懷疑起來。
但是絕大多數人依然認為這篇報道純屬看圖說話,是一種陰謀論者的歇斯底里,那些證據鏈十分牽強和荒唐。政治界和新聞界也有很多批評的聲音,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日報做出這樣的報道,顯然不夠嚴謹。
而那些信奉喬治卡林主義的青年們,表達態度的方式則是直接得多,他們憤怒地認為,這是聯邦舊有的頑固勢力,不願意看到來自環山四州,代表社會底層民眾的麥德林議員,成為聯邦的副總統,首都日報便是這些勢力的喉舌工具,是無恥的政治走狗!
“很多記者在會議室等我們。”伍德表情沉峻地看了一眼樓下,目光透過蝕月的標記,落在卡賓街上那幾十名首都大學的學生身上,這些學生今天來報社表示抗議,卻也引來了更多的記者。
“麥德林議員這幾十年營造出了極難得的形象,整個聯邦政壇,大概只有帕布林能夠與他抗衡,然而在青年學生的心中,這個聖喬治的門徒,才真正是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