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般的心悸。
孫旭朝著土地拱手道:“有勞土地。改日大宋必定在此處為你塑一座金身,保你香火不絕。”
土地聽了這話,眉開眼笑地道了聲謝,便又回自己的土地廟去了。
孫旭則率領宋軍繼續往西平府方向而去。
走不多時,那因風陣阻路而失散了的探馬前來回報,說有自西夏別州的軍馬正從西方包抄而來。
孫旭聞言,也不懼怯,喚來喬峰道:“先鋒官,命你帶呼延灼、魯達二將,引五千人馬迎擊偽夏援軍,不得有誤!”
喬峰奉命,點起人馬去了。
而西平府那邊早有探子回報,說宋軍已經出現在西平府不到二十里處了。
李察哥聞言大驚,趕忙喊來馭風道人。馭風道人掐指一算,恨恨地道:“這土地老兒,如此可恨!待打退宋兵,我先去搗了你的廟宇,砸了你的泥身!”
李察哥道:“道長,此時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還是先想想怎麼應敵吧。”
馭風道人使勁哼出一口氣,道:“大王勿憂。乞大王給貧道一支人馬,貧道願出城破敵!”
李察哥聞言,面露難色,拿出了一份文書給道人,說道:“這是太妃的文書,說她已率大軍三十萬前來與宋軍決死,讓我等不要擅自出擊,靜待來援。”
馭風道人拿過詔書看了看,不屑地道:“婦人之見!若是一味堅守,豈不是挫動銳氣?”
李察哥見馭風道人胸有成竹的樣子,便也不在意他那陣法並未成功阻擋宋軍,聽了他的話,點了幾員猛將、六千士卒給他,供其出城破敵。
馭風道人在城外五里紮下營寨時,天已至傍晚。有探馬來報說,西州諸路軍馬來到,宋軍已經分出了喬峰領一支兵馬應敵,餘下的正在安營。
馭風道人趕忙召集將校議事,眾將聽說那喬魔王走了,心下大定。
他們雖然在兵力上弱於宋軍,可是他們覺得,自家以逸待勞,宋軍勞師遠征,這樣一來,雙方實力上就相差無幾了。這也是馭風道人為什麼不想等李秋水大軍來到的原因。
麾下副將孫曲獻計道:“參贊,這夥宋軍連贏了幾陣,已是志驕氣滿,必無準備。在下願領一支兵去劫寨,可獲全勝,以報今日之仇!”
馭風道人大喜,道:“將軍若去,我當親自領兵接應!”
計議已定,至二更時分,孫曲同偏將烏魯拖、哈冬、吉車,統領三千軍馬,人銜枚、馬裹蹄,直至宋兵寨前。
孫曲大喝一聲,而後帶領夏兵一擁殺入宋軍寨中。只見寨門大開,寨中燈燭輝煌。
孫曲情知宋兵比自己技高一籌,覺得此處不對勁,便急忙下令退兵。
這時,宋寨中突然一聲炮響,左有林沖,右有王進,一齊殺出,將孫曲圍在中間。
頃刻間,烏魯拖被林沖一槍搠死,哈冬被王進殺死。宋軍眾兵又將孫曲、吉車等人馬圍在了垓心。
夏軍見此大亂,紛紛四散逃命。
馭風道人看情況危急,趕忙領兵救應。
然而場面太過混亂,道人不及施法,只是堪堪救了些軍士回去。
第七十五章 籌謀
馭風道人狼狽敗退回營。
計點軍士時,發現只這一戰,就折去千餘士卒,便灰溜溜地散了兵,各回軍帳,再也不敢提什麼偷襲之事了。
翌日,馭風道人正在憂悶之時,卻聽聞李察哥遣人命他們立即提兵回城,還安排了接替他掌管城外營盤的人馬。
道人依命回城。到了城中,發現似乎多了許多人馬,待到李察哥府上時,卻見李察哥戰戰兢兢地站在正堂之中,而主位上卻正坐著一個半蒙著面,眉頭緊皺的婦人。這人十有八九便是那位李太妃了,道人不由得心慌了起來。
李察哥見馭風道人回來,趕緊跟李秋水說道:“老祖宗,此人便是馭風道人。”
李秋水聞言,一個冷眸激射過去,直看得馭風道人心驚肉跳,哆嗦著趕緊下拜。
李秋水靜盯道人,臉上的面綢被她鼻中所出的怒氣吹得一直在晃動。半晌後,用力一拍椅子把手,道:“妄自出兵,損兵折將,搓動我軍銳氣。來呀,推出去斬了!”早有一旁的軍官聽令上前,拿住馭風道人雙臂。
李察哥見她上來就要殺了那馭風道人,想要求情,猶豫著張了嘴。
李秋水看他如此反應,斥道:“晉王,你身為國家要員,怎能如此兒戲?竟派個妖道前去應敵?”
李察哥本就猶豫著要不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