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超主權貨幣,我現在就可以回答一個疑問,我在序言裡用的貨幣為什麼是黃金?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作為全世界都使用過的一種貨幣,作為現在許多國家用來穩定紙幣的重要物資,稱之為黃金儲備,它的功能不是具有相當大的超主權貨幣的功能嗎?所以,我決定在本文裡,所有涉及到貨幣、價格、價值等問題的時候,所有的單位都用“克黃金”。
對於超主權貨幣,很多人認為它是拯救金融危機、防止金融危機的重要措施,我個人卻認為:這將把全球的經濟,帶入一個非常不公平的發展空間。因為只要是國家、政府等等各種組織發行的貨幣都具有幾個缺點:
1、貨幣抹殺了可互相替換商品中,每一個商品具有的特殊性,這就導致了商品質量、數量的波動,而引不起價格的波動,形成了不公平競爭;
2、當貨幣發展到今天,人類已經完全進入了紙幣時代,正跨入電子幣時代,但是某一種貨幣的發行量,依然掌控在某一個組織手中,那麼,根據現今各個組織管理權力的分配方法,這個發行量的控制,始終是掌握在那些財大氣粗者的手中,這就導致了貨幣發行量的控制,成為剝削他人的一種工具;
3、貨幣發行量的控制,引發了物質資本擁有者為加快資本回收,建立了變相的貨幣(例如:股票、分期付款、期貨等),導致間接的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進而剝削他人的利益,進行明明白白的壓榨;
4、“擁有大量貨幣者”進行流動性操控,可導致某些擁有物質資本者的資本鏈條崩潰,還可以毀掉與該資本鏈條有關聯的許多個人與組織;
5、貨幣所代表的價值,已經脫離勞動者加入商品的價值,而成為許多“擁有大量貨幣者”的主觀價值,價值規律出現了不適用的假現象,例如:在經濟危機中,某企業破產,意味著某種商品的供應量將減少,但是這個時候,這個企業生產的產品的價格卻會比未破產的時候低上很多;
6、因貨幣引發的經濟危機,如果只依靠貨幣來應對,必將使經濟急劇倒退,這就產生了政治團體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制定各項經濟舉措,來壓制那些在經濟危機中獲利的人或組織,長此以往將嚴重阻礙經濟多元化發展,把經濟死死地壓制在某條軌道上,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導致更大的經濟危機。
這六個缺點,之間有一定交叉,不過,他們之間所針對的情況有些不同。對比我提出來的優劣點,可以看出,這些優劣點有針對商品交換的,有針對資本回收進行再生產的,有針對生產力發展的,還有針對社會化分工的。優點很好區分,缺點我一時半會兒也劃分不出來,所以,在這裡就不進行這四個方面的對比性討論啦。
既然我提出了這六個缺點,下面給出我就給出我得出這六個缺點的原因。 。 想看書來
1。1 貨幣對商品買賣的傷害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得先說說什麼是“可互相替換商品”,什麼是“每一個商品具有的特殊性”。在本文裡“可互相替換商品”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這個章節裡特指的物質商品,是在外形、質量、含有價值量三方面基本相同,而且在使用它們進行生產時,能互相替換的商品;另一種,是含有物質、文化、工序三種資本的商品,在外形、質量、含有價值量基本相同之外,還需要包括生產、運輸、銷售等與商品的企業或組織,在進行自己所負責的生產時,所涉及的專利、原料、機器、生產的工人、生產的時間、售後服務等方面,都基本相同的商品。第二種“可互相替換商品”的數量極其少,嚴格點說,這個世界很可能根本就沒有滿足這些條件的商品存在。“每一個商品具有的特殊性”指的是,每個商品在進入其所在銷售網路或者銷售區域的時候,它作為另一種商品的原料,對於每個交易的雙方所具有的不同供需關係。
物質商品在生產完成之後,在進入銷售渠道之前,假設每個商品擁有的價值量為A(包含剩餘價值)。商品進入銷售渠道之時,需要經過包裝商、銷售代理商、運輸商、零售商、庫藏商等企業或組織的渠道,或者由生產部門交給直銷部門,或者因是預訂商品直接交給運輸部門發貨……總之,當任何商品在完整自身的生產之後,都要加入新的價值,才能完完整整地到達客戶端的面前,假設這個新加入的價值量為B,那麼,當一個客戶面對商品的時候,這個商品的價值量應該為A+B。
在談論貨幣如何傷害商品買賣之前,首先得假設,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與其標示的價值量是相等的,即標示為“100克黃金”的貨幣,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