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故事》中嘲諷說,如果事情真是這樣,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就應該叫“先驗麻醉劑”(他的純粹理性批判中有“先驗感性論”和“先驗分析論”)。
哲學家著作中有一些比較形象的比喻,透過這些比喻可以比較清楚地理解他們理論上的差別。近代的認識論哲學分為英國經驗論和大陸唯理論兩大陣營。英國的洛克說,人類的心靈是一塊白板,沒有經驗之先的所謂天賦觀念或固有原理,一切知識均來源於經驗。德國的萊布尼茨則認為存在天賦觀念,但天賦觀念並不是生來就明白與清楚的,它需要經過一段發展過程,即需將人們心中潛在的普遍的知識逐漸地展開,才能成為一種非常清晰的觀念。人心既不是白板,也不是一座已經成形的雕像,而是一塊有紋路的大理石,經過加工、琢磨才能漸次成為一座雕像。當年老師讓我們為斯賓諾莎的心靈理論尋找一個貼切的比喻,這要求透徹地理解他的認識論,同時又能鍛鍊形象思維能力。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坦普爾大學數學教授、《數盲》一書的作者艾倫?保羅斯還寫過一本《我思故我笑——哲學的幽默的一面》(中譯本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作者在序言說:“維特根斯坦曾經說過一句妙語,一本哲學書完全可以由笑話組成。我對分析哲學及其難題總是抱著一種興趣,我認為,在哲學抽象和日常生活的關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