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苦頭。正因為上山路途艱辛,能到達本觀的人大多都是誠心求教,所以玄鶴真人當年定下規條:“凡親自上山者,不論所求何事,都要儘量為其解決,且不收分文。”
師祖定這條規條本是為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我接任的觀主之時,每天都有好幾個人上山求教,嚴重影響我們的靜修。因此,我只好再定規條,只有初一、十五才接見上山的來客。這條規條可讓不少人吃上閉門羹,本觀也因此而名聲大減,不過也沒有關係,反正誠心求教的人也不在乎多走一趟,而我們也能靜心修行。
雖然在我接任觀主之後,本觀的名聲大不如前,但也不至於無人知曉,總有人能透過各種渠道獲悉本觀的存在,忘恨就是其中一個。他第一次來的時候是問事業的,我給他看了掌相和麵相,發覺他慧根非淺,是個聰明人,他日必定大富大貴。可惜,他這人心浮氣躁,且急於求成,年輕時必定會經歷不少挫折。因此,我一再告誡他行事莫過於急進,並送了一些經書給看。沒想到,我這麼做竟然害了他……
我給他的都是些道家入門典籍,如果他是用心參詳必定大有所獲。後來,他的確是有用心研究過這些經書,可惜他卻急於求成,把從這些正道經書中得來的道理,用到在旁門左道上。其實,道家的智慧本無正邪之分,關鍵只在於學道者是否心存正念,若一念之差很容易就會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