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部分(3 / 4)

小說:貞觀攻略 作者:想聊

動的騎兵軍隊,重點是避免與之進行大規模騎兵決戰,而要充分利用騎兵機動性牽制其更多數量的軍隊,為正面的唐軍進攻減輕壓力。

至於西域聯軍,李世績沒有抱太多的希望,只是命令他們團成一團緩緩推進,遇見小規模抵抗就消滅之,遇見大規模抵抗就與之對峙,不要魯莽與之進行大兵團交戰,否則很有可能吃虧;接著李世績派人去當地羌族地區尋找党項羌族人作為大軍嚮導,和蘇寧估計的一樣,當地党項羌族首領拓跋赤辭親自前來和李世績交涉。

交涉的內容也和預計的差不多,關於前隋失信和他們對唐軍的不信任,這讓李世績對蘇寧的預測能力感到驚訝,這就是傳說中的決勝於千里之外?也因此李世績更加重視蘇寧的擔憂,將李道彥死死的看住,沒有給他獨自統兵的權力,只是讓他率軍跟隨自己的中軍前進,同時與拓跋赤辭歃血為盟,贏得了拓跋赤辭的信任。

拓跋赤辭對唐軍表現出了友好的善意,為唐軍提供了部分糧食和草料,並且派熟知山路和小路的人給唐軍做嚮導,李世績隨身帶著的縱橫司探員在這種情況下用最快的速度繪製出了這一帶的大概地圖,充實了唐軍資料庫裡的資料,並且為李世績搭建作戰沙盤爭取了便利,李世績很快就下令建設作戰沙盤,準備研究戰術。

根據研究,這一帶的地形是西高東低,也就是說唐軍看上去走的是平緩的路,實際上是上坡路,就兵法而言,對於唐軍來說這不是好的戰場,吐谷渾人居高臨下反而更加佔有優勢,而唐軍仰攻則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李世績就開始致力於尋找小路和吐谷渾人的設防希望穿過吐谷渾人的防線而突襲之,這樣就可以縮小傷亡。

吐谷渾對於大唐的軍隊也相當戒備,在派遣了三萬騎兵北上迎擊西突厥三萬騎兵之後,吐谷渾集中了五萬人的精銳軍隊向著東邊出發,準備找到唐軍與之決戰,統兵將領就是吐谷渾第一猛將遲允,而背後的西域聯軍則由天柱王率領兩萬軍隊和吐蕃三萬援軍一起去對付,伏允可汗率領兩萬精銳留守國都,隨時支援或者逃跑。

這個戰略還是不錯的,但是面對著李世績這樣一位名將,這個陣容則有些不太奢華,遲允的確是一個勇猛善戰打遍吐谷渾無敵手的將軍,但是大唐這兒也不是沒有能征善戰的將軍,而且伏允可汗太小看了李世績,李世績的武藝或許不算太厲害,但是他的智謀和戰策,遲允是拍馬不及。

吐谷渾這場抵抗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了。

貞觀七年十二月初三,李世績率領軍隊在庫山和遲允率領的吐谷渾五萬精銳相遇,雙方展開激烈戰鬥,戰鬥中,唐將蘇定方表現搶眼,親率一支千人馬隊衝進吐谷渾防禦圈中,將之攪的七零八落,數次接近遲允中軍,遲允心懼,狼狽逃竄,卻被蘇定方一箭射死了坐下馬匹,引起混亂,被李世績抓住機會大軍壓上,一舉擊潰吐谷渾之抵抗。

第一戰,唐軍大獲全勝,斬首八千有餘,俘獲六千餘,蘇定方一人斬首敵將十三員,遲允僥倖逃脫性命,率領敗軍後退數十里,依著地勢紮營,不再出戰,李世績率軍追擊,眼看地勢不利,未曾發起強攻,遂紮下營寨,等待戰機,同時遣人向李二陛下報告此戰的勝利情況。

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些出乎李世績的預料了。(未完待續。。)

五百九十 李道彥的小算盤

事情發生在貞觀七年十二月十二,大唐獲得第一場勝利之後第九天,此前在攻城器械到來之後,李世績率領軍隊對固守不出的吐谷渾軍進行了一輪箭雨和投石機的打擊,摧毀了吐谷渾費盡心力營建的防禦工事,大軍合圍之下大破吐谷渾,遲允僅僅帶著不到一萬人的殘兵逃脫了,李世績率軍窮追不捨,五天之後抵達了吐谷渾國都東邊十二里地的地方紮營。

吐谷渾所謂精兵的確能打,但是碰上了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的大唐軍隊,只有捱打的份兒,投石機和箭雨成功的摧毀了防禦工事以後,蘇定方再次率領三千鐵騎進行突擊,蘇定方統御騎兵的強悍能力被李世績充分挖掘出來,並且派上大的用場,外圍數支軍隊合圍之下的戰果還抵不上蘇定方一輪突襲的戰果。

吐谷渾五萬精兵軍團崩潰,四萬餘人中兩萬五千人被俘,一萬五千多人被斬首,蘇定方立下赫赫戰功,同時齊頭並進的李道宗兵團也在北方數十里地的地方打了一個埋伏,把吐谷渾的一支馳援的騎兵軍團打的全軍覆沒,遲允心驚膽戰之下帶頭逃跑,這傢伙也算是運氣好,兩場敗仗都沒被抓到,這讓蘇定方很是惱怒。

戰局一片順利,遲允狼狽的逃入吐谷渾國都,和伏允可汗合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