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天下那豈不是罪人,普通朝代更替叫做亡國,而本國被異族破滅統治,便叫做亡天下。
所以他希望能夠限制皇權。
最好無能君主也不影響國家穩定。
甚至從此捨棄皇帝職位,由內閣首輔管理天下,每十年一輪換也能接受。
「是這個意思,但說實話,另一邊君主立憲的時間其實並不算太長,能不能長久維持下去更不好說,很為難。」
「純內閣首輔,又擔心無人挾制!」
張華是真的很為難,其他開國皇帝無知,覺得自己做的挺好,以後子孫按他的規定來,必能千秋萬代,但他卻很清楚子孫的不可控,更清楚隨著時代變化,很多事都會有所變化,沒有什麼規矩和秩序能夠一直使用下去,可也正因如此,他才會更加憂愁,更難以決斷。
天下每亂一次,都會死很多人。
他想以後天下能夠少亂些,或者說只在上層動亂,儘量少影響普通百姓。
「小叔,你能不能不要這麼憂國憂民,即便你現在有皇位繼承,也不要這麼憂國憂民好不好,你還真以為自己是什麼舉世罕見的聖人了嗎,管好自己這一代就不錯了,孔聖如何,五百年出一位的聖人王陽明又如何,千古一帝唐太宗誰不誇,他們讓天下徹底太平了嗎?
他們能阻止改朝換代嗎?
不管什麼制度,要是解決不了百姓的生存問題,那都長久不了,而解決百姓生存問題,靠的不是制度,靠的是科技發展,是生產力,只要科技水準足夠高,生產力發展水平足夠高,即便制度上有些瑕疵,那也不會動搖大局,畢竟有的吃有的喝,誰沒事去造反,是吧。
所以你就別瞎想那麼多了。
你想搞君主立憲就搞君主立憲,想搞其他的模式就搞其他模式,但現在這個階段,我勸你最好還是先用封建帝制過渡一下,先集權來一次大改革,很多制度不在開國的時候定下來,以後想改就麻煩了,你可千萬別跟朱重八似的。
淨給後人挖坑。
等改革徹底完成,再搞一個最高憲法之類,然後慢慢的過渡也不遲啊。」
張慧是真翻著白眼吐槽,在不合宜的時候推出不合宜,沒有生存紮根土壤的制度,那無疑是在瞎搞,現在正是需要一個有眼界,有膽識,有開拓心的帝王,透過集權等強硬手段,掀翻過去一切種種,開天闢地,重建新制的時候。
搞限制皇權,不是自縛手腳?
君主立憲是為了限制無能帝王的手段,不是限制開國帝王的手段,歷代大一統王朝能有幾個開國帝王就昏庸啊!
所以搞這種操作。
等他晚年大局已定也不遲。
一番吐槽爭議,乃至於順帶擺事實講道理之後,張華這才徹底下定決心。
並且第二天便登基稱帝。
封白蓮聖女西門長恨
為天后,親生父親張文為太上皇,親生母親徐萍為皇太后,侄子張澤為秦王,侄女張慧為慧王,女兒張蓮為公主,司徒英為太師。
其餘一眾功臣也各有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