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加入其中,站位戰功最大三皇子。
他們覺得這波站位妥妥的,畢竟永盛帝是靠武力奪取的侄子皇位,三皇子在這個過程中戰功最大,這不就跟當年在某門搞政變的太宗皇帝差不多嘛,而且大皇子身體又一直不怎麼好,不定哪天就跟先太子一樣,先於永盛帝去世。
有過乾坤帝將皇位傳給皇孫,然後丟了皇位的前車之鑑在,想來永盛帝應該也不會將皇位傳給大皇子的嫡長子。
這麼一來三皇子奪嫡成功的機率。
不要太高!
而跟他們抱有同樣想法的勳貴官員很多,所以後來實際來講,其實也就是守禮派的官員勳貴支援大皇子,與其他官員勳貴們所支援的三皇子,在奪嫡!
但結果吧,三皇子敗了。
因為官員勳貴的心思並不等同於皇帝的心思,永盛帝很清楚他父親乾坤帝當年沒有從他們幾個皇子當中選擇一個繼承皇位,而是直接將皇位傳給孫子。
主要就是在於,武皇帝之後。
需要一個文皇帝休養生息。
而當時他們幾個有能力的皇子,顯然沒有一個在文治上有點能耐,繼位後大機率還是維持武皇帝帝的作風,但普通百姓們,承受不了兩代武皇帝征戰。
此時永盛帝也是抱著同樣的想法。
在永盛十二年,立多年一直以仁德著稱,起兵期間,將後勤一直管理的很好的大皇子為太子,三皇子則是被封為漢王,但是並沒有將其趕往封地就藩。
而是依舊讓他留在了帝都。
甚至於還讓他執掌禁軍。看書菈
這無疑讓三皇子覺得自己還沒有徹底的失敗,也讓先前站位三皇子的那些官員勳貴們覺得還有機會,畢竟大皇子只是被封為太子,沒有繼承皇位,歷史上廢太子不要太多,而且大皇子的身體一直不好,誰知道他這太子能當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