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首次提及“侑茗”這個概念,這在宋人文集中並不多見。毛滂一直被人視為三流詞人,為治詞者所冷落,唯薛勵若《宋詞通論》中稱,毛滂與柳永、蘇軾、秦觀、賀鑄並列為北宋五大詞派之一。看來,作為衢州人,對毛滂詞原生態的研究,還待進一步深入。
據《爛柯山志》載:熙寧四年(1071)孟春九日,祝紳、林英、劉彝、梁浹、鄭庭堅會宿鬥茶於柯山。
在中國茶葉博物館裡,珍藏著衢州發現的、全省獨的的《茶會碑》拓片。1982年在江山茅坂鄉株樹村的戴益貴家的豬欄中發現的。它高1米,寬半米,刻於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全文可分辨字320字,上面記錄了一個故事。後來又發現了底座,現儲存在江山博物館內。”
“青雀哥,你別老發呆啊,這鬥茶到底是什麼茶,這茶還能鬥?”李漱搖著李泰的胳膊道,其他人也都是滿臉好奇地看著李泰。
“這鬥茶的茶葉是製成半發酵的膏餅,飲髒亂前先把碾成細末,放在茶碗內,再沏以初沸的開水,水面沸起一層白色的沫。鬥茶其一是比黑釉茶盞襯托的白色茶沫,以青白勝黃白;其二是比茶湯,茶湯以在茶盞周圍沾染水痕為負。”李泰笑著為這些個好奇寶寶回答道,腦子且飛快地旋轉,回想後世關於茶的知識。
“青雀哥,我要看鬥茶,我要,我要”小鬼頭李治馬上喊道。
“等這功夫茶泡好後,下回泡鬥茶你瞧,好不?李泰只能求饒道,怪不得古之賢人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今兒個算是見識到了。
“不嘛,我要,我現在就要看”小鬼頭不依道。
“九弟,你先別吵,你青雀哥又沒說不泡給你看,先讓他說下其他的泡茶方法”李恪無奈之下只能把李治拉過去好聲安慰。
“事實上真正使茶由藥用、飲用變為品飲,並且由一種習慣、愛好、生理需要昇華為一種文化、一種修養、一種境界的,應該歸功於一位偉大的人物和一部偉大的著作,這就是陸羽與他的。的出現是茶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它造就了唐人熱烈的生活情調以及豐富濃郁的社會風采。從此以後,唐代的茶業充滿活力,氣象萬千;茶產日興,名品紛呈;飲茶之風,遍及朝野;茶葉貿易,十分活躍;封建茶法,應運而生。不惟如此,它也開啟了以後茶文化異彩煥發的局面,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而現在才是唐初,陸羽還沒出生,故而,茶在大唐並未收到多大的推廣,但既然我來了,那勢必要讓茶道深入人心,不能在斷絕流傳了,南宋以後茶道沒落,乃至真正的唐、宋茶道只有在日本大和民族才有,而‘茶道’,這源自中國的茶道,更被與‘武士道’一起,視為日本兩大精神支柱之一,不得不說,這是華夏的不幸啊”,李泰在心裡感慨道。
陸羽,你在世時或許為茶道不被重視而憂鬱吧,但你身後,茶道是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啊。
“自從陸羽生人世,人間相學事新茶。”兩宋時期茶葉生產飛速發展“採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勝造其極。”茶葉著作也是空前活躍,大約有三十多種茶較具代表性的茶書,詳細記載了這一時代茶葉生產的興盛和品飲藝術的探索。
小弟因看慣中國茶道的沒落,故而引用大量史實,這幾章或許會比較沉悶,希望各位大大見量,在此說聲謝謝
………【第九章 大唐茶道革命】………
茶道,何謂茶道?
茶道一詞最早見於唐代僧人皎然的詩中,在這首名為《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的詩裡,皎然宣揚了一種更接近道家的茶道思想,而對陸羽的儒家茶道主張提出了批評:“熟知茶道全而真,惟有丹丘得如此。”我們不妨作幾個層面的理解:
第一,茶道始自對茶的崇拜,對大自然的謳歌。是古人追求天人合一至高境界的一種體現。這一點我們從《茶經》中狠容易看出來。陸羽說,蒼天孕育萬物,都有它的奧妙,人類所做的不過是涉及一些浮淺的皮毛。
第二,茶道之義並不全然在茶,而在於借茶來表達哲學社會觀點的形式和內容。或者用茶道這種工具來規範、約束森嚴的社會等級制度。
第三,以茶來明道。茶道作為一種用來弘道和傳道的原始宗教,和儒釋道三教密不可分。
茶道是以養生修心為宗旨的飲茶藝術,簡言之,茶道即飲茶修道。中華茶道涵蘊飲茶有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三義,其構成有環境、禮法、茶藝、修行四大要素。
關於茶道的分類,目前中國茶文化界比較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