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誤農淘金】(1 / 1)

小說: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鈞

<b></b> 蘇元老驚訝道“他怎敢挖墳取骨?” 朱銘說“挖的是漏澤園。” 這就沒問題了,漏澤園屬於慈善公墓,埋的都是無人收屍者,不會有哪個家屬來鬧騰。 蘇元老又喝下兩杯,試探道“金州戶籍,三萬九千六百三十六,前任太守欲補為四萬,已上報戶部,還未透過驗查。朱太守以為如何?” “順其自然。”朱銘模稜兩可道。 達到四萬戶,可為望州。 十五年前,范仲淹之子範純粹,在擔任金州知州的時候,蔡京下令清查全國田畝和戶籍。 範純粹很有意思,故意只報三萬九千多戶,差三百餘戶就能湊足四萬。一旦湊齊四萬,範純粹的差遣官品級,就等於原地提升一級,但他偏偏不把戶數湊齊。 因為如果成了望州,金州的負擔會更重! 順其自然? 蘇元老琢磨了一下,大概明白朱銘的意思。 想把金州升為望州,戶部會先派人來查驗。朱銘的態度是,你愛升不升,反正老子不給賄賂,想趁機撈錢沒門兒! 不賄賂戶部官員,州等是升不上去的。 金州貧瘠到什麼程度?五個縣加起來,官方資料還不到四萬戶。 而洋州那邊,只有三個縣,卻登記為四萬五千餘戶。 朱銘又問“除了罷花石綱,金州還有甚要緊事?” 蘇元老隱晦說道“京西南路提舉常平使程振,是官家欽點的太學生進士,去年才到襄陽上任,無根無腳難以御眾。金州提舉常平勾當公事官,由通判李道衝兼任。李道衝,蔡黨也。太守可以派遣親隨,去衡口鎮打聽一二。” “多謝提醒!”朱銘隱約摸到頭緒。 宋徽宗把礦監劃給了常平司管理,提舉常平使就成為一個重要職務,奸黨們自然搶著安插自己人。 程振屬於帝黨,只聽皇帝的話。(後來做了太子的老師,靖康年間任刑部尚書,由於蒐羅金銀不足,被金兵打死梟首。) 這位老兄,以學識著稱,做事手段欠缺。他被皇帝扔來做常平使,地方官員卻不怎麼聽話,金州的金礦更是被蔡黨給把持。 喝得半醉,蘇元老起身告辭,朱銘將他送到賓館門口。 翌日。 官船順著漢水而下朱銘中途下船,帶著李寶、張鏜和楊樸,扮做旅人翻山北上。 白勝、劉師仁、劉魁等人,則護送鄭元儀繼續南下,佯裝成朱銘還在船上的樣子。 宋代的漢陰縣城,建在漢水岸邊,鄭元儀坐船走那條道。 而後世的漢陰縣城,則建在月河岸邊。 月河、衡河(恆河),遍地金沙! 數日之後,朱銘繞過馬嶺關,來到月河南岸,一路啃乾糧充飢。 復行兩日,豁然開朗,月河兩岸有廣闊谷地可以耕種。 下午時分,朱銘尋了一處村落,打算花錢買點乾糧做補給。 “這裡不對勁。”李寶說。 朱銘臉色難看“當然不對勁,正值春耕,田地裡的農民卻少,跟附近的房屋數量對不上。” 張鏜說“要不進村問問?” 朱銘搖頭“去河邊就知道。” 四人沿著河岸繼續前行,很快就發現,大量農民正在淘金沙,還有一個弓手在巡邏。 “你們是幹甚的?不許靠近河岸,速速離去!”弓手呵斥道。 朱銘沒有再看,而是走向村中。 遇一農民正在用鋤頭挖田,朱銘問道“租不到耕牛嗎?便是沒有耕牛,也可人力拖犁,為何用鋤頭翻田?” 農民不說話,繼續揮舞鋤頭。 朱銘脫掉鞋襪,挽起衣襬和褲腿,下田來到農民身邊掏出一枚銀錢說“鋤頭給我試試。” 農民愣了愣,忍不住誘惑,接過銀錢收進懷裡,稀裡糊塗把鋤頭遞給朱銘。 朱銘一邊揮鋤挖田,一邊問道“怎用鋤頭翻田?” 農民站在原地,也不知道該幹啥,回答說“村裡的耕牛累死了,家裡人不夠,拖犁也拖不動。” “春耕時節也去淘金?”朱銘又問。 農民看看朱銘,又回頭看看張鏜、李寶和楊樸,似乎有些害怕不敢說真話。 朱銘又掏出一枚銀錢,笑著說“我是外地來收草藥的商人,不跟官府打交道的。” 農民拿錢之後,猶猶豫豫,低聲說道“衡口(恆口)鎮的官差,讓村人都去淘金,冬天不歇,春天也不歇。保長還領了差事,每個月須得上交沙金,交不齊就要吃板子。” “整條月河都這樣?”朱銘問道。 農民說“衡河也這樣。” 朱銘又問“淘來的金子,你們能留幾成?” 農民說“都得交給保長,保長拿去應差。每天有弓手守著,上岸還得搜身,誰敢私藏金沙就要抓進大牢。金子留不得,工錢也不給,只每天給些口糧。” 這是把農民當做淘金的奴隸啊! 月河與衡河,金沙極多,官府最狠的時候,同時讓兩萬百姓下河淘金,就連縣城的居民都被驅趕過來。 但那屬於農閒時候,春耕季節也這麼搞的,以前還特麼真沒有過。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