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好啊,好,先睡一會兒,然後就去玩。”媽媽說。
下午,我們去了新加坡最大的商業區,玩到很晚才回到神學院。一路上,我笑得很開心,可是我心裡是那樣悲傷。走了一天,晚上回到宿舍時我已經精疲力竭,這樣很好,沒有力氣去悲傷了,這樣很好。
黑暗的包容能力是那樣強大,甚至超過光明的力量。在黑暗中,我再也隱藏不住內心中巨大的失落與悲哀。我轉過身,背對媽媽,開始一個人靜靜地哭泣。媽媽沒有說話。大大的房間裡,只有我一個人靜靜地哭泣。
我不知哭了多久,起身走到了媽媽的床上躺了上去。我躺在媽媽懷裡,再也不去試圖掩飾無助,我不停地啜泣著,一遍一遍呢喃“我是一隻孤單的粉色小兔子。一隻孤單的粉色小兔子……”
三個月的辛苦複習並沒有給我相應的回報。有一刻,我是那麼失落。一向面對考試大無畏的我考試失利了。盡情大哭一場後,我收斂起自己所有的悲傷,所有的失落,所有的抱怨。我一定要更努力!我一定要更努力!我一遍一遍對自己說。是的,我不會輕易服輸,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好,我又怎能在故事的發展中途就畏懼放棄呢?這朵花註定綻放,這隻蛹註定羽化成蝶,一抹陽光註定劃破黑夜。我一定親手寫上註定屬於我的美好結局,為此,我無所畏懼,絕不放棄。
考完試的第二天,我和媽媽去新加坡各個有名的景點遊玩。我努力放鬆自己的心情,回去之後我一定要精神飽滿地繼續下面的旅程。
期末聯考中的全市第一
全市期末聯考定在了7月初,我6月9號從新加坡回來後開始期末複習。無疑,這個學期我在留學申請上花費了相當大的時間與精力,但是,這次期末聯考一定要考出好成績,全市第一非我莫屬。
我對咖啡一直都是非常有牴觸心理的,朋友都說咖啡苦中帶甜,品起來非常有感覺。我喝咖啡的時候,也覺得很有感覺,但從來都不是什麼好感覺。初中的時候,班裡有一段盛行咖啡風,同學們不論幹什麼都願意拿著一聽咖啡,為了追風“趕時髦”,那段時間我也強忍著喝過兩天咖啡,但是自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沾過那“苦藥湯”。直到開始準備留學申請,有的時候凌晨三點多才睡,我才迫不得已又開始喝起了咖啡。我的零食小櫃子裡,第一次被糖果、棉花糖之外的食品所替代。說實話,當開啟我最心愛的櫃子發現裡面全是咖啡的時候,我感覺到非常噁心。但是沒有辦法,準備申請之後,我悠閒的生活結束了。
一開始的時候,我半杯水衝半包咖啡對半杯牛奶;慢慢地,我開始一杯水衝一包咖啡;再後來,一包普通咖啡變成一包特濃咖啡;臨近SAT考試的時候,每天晚上十點多,我都會用半杯水衝兩包特濃咖啡。SAT考試結束後,我繼續著緊張忙碌的生活,而喝咖啡也練成了最高境界:每天十點,開啟食品櫃,找出特濃咖啡看上幾眼,立馬精神百倍。
其實複習期末聯考並不難。我回家的第一天就制定了複習計劃,二十多天足夠我細細緻致地複習一年的課程。我秉承著第一輪複習一定要全面紮實,第二輪複習一定要加深深度的原理,天天覆習得很有感覺。
我是理科生,所以數理化一直都是我的強項。這三科當中,我最愛數學,也一直認為只要數學真正學好了,物理化學都沒有學不好的理由。
面對知識,我從不願侷限於課本。每次上課聽講都感覺短短的50分鐘絲毫不能滿足我熱切的渴望,所以每節課上得都是意猶未盡。一本薄薄的書本也絕不是我全部想要的,我總是希望知道的更多,更深。所以,下課之後,我會找更多的資料進行學習。我喜歡三四個小時不停地研究、不停地學習,身邊放滿資料,沒有所謂課內課外的界線,而只有我所迫切希望獲得的知識。這種無邊界學習讓我感到很滿足,每次學完後都有酣暢淋漓的感覺,全身都覺得輕鬆自在。對於數學,我特別喜歡這種探究性學習。自我研究是一個非常鍛鍊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過程,而且自我探究絕不會限制思維,很少有所謂的思維定式。對於數學,跳躍、靈活、無所拘束的思維非常重要。沒有所謂經典題型,沒有所謂固定解法,我所向往的是一種思考能力,一種不論面對什麼樣的題都能透過思考解決的能力。做一個聰明的學習者指的就是如此。擁有靈活的頭腦和發散性的思維絕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全面的深層的獲取知識外,對於理科來講,思考整理的過程也尤為重要,一定要善於總結。每學完一部分,就要在腦子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切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