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主要靠段宇鍾賣字畫、護身符、紀念品來撐著。
道觀不賣門票、不抽籤算命、不推銷紀念品,不接受捐贈,一切隨緣。裡面的道士或下棋、或灑掃、或讀書、或練功,清靜自然,深得遊客喜歡。
由於段宇鍾溝通時空道尊,請他在萬壽宮裡佈置了空間大陣。所以萬壽宮實際容納遊客的能力相當於故宮,再多遊客也不嫌擁擠,使得萬壽宮很快成為春城市民去西山旅遊必然會去的景點。
萬壽宮的素菜也別具一格,且價格公道實惠、深得遊客喜歡。尤其靈泉水任由遊客取用,此舉更是讓遊客真誠感謝。
且說段宇鍾做這一切事情,都是隨性而為,並非刻意。當初,他製造“假畫”,只是為了驗證自己的書畫技能。
而後,畫了些畫後,覺得不錯,就一時興起,將其裝裱成真正古畫。因為他體內的大神趙佶有昊天上帝的神格,所以他這點小小要求,就得到很好的滿足。
然後,他沒想到這些畫那麼值錢,輕輕鬆鬆獲得鉅額的合法的財富,段宇鍾自然想要花錢。
於是買別墅,接父母來享福,再建個道觀,了卻趙佶的一些心願,為趙佶挽回一些名聲,也就順理成章了。
正所謂計劃沒有變化快,剛“夢醒”時,對於未來,他還想著是不是謀求一個正兒八經的教師職業呢。
但沒想到,因為趙佶的書法、繪畫技能和名氣,他很快就獲得鉅額財富,然後成為神霄派掌教、萬壽宮觀主。
如此一來,他自然沒有必要去當教師了。在等待拍賣和建設道觀這大半年時間裡,段宇鐘的主要心力並不在這些庶務上,因為他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修行。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曾是古人的最高理想,雖是玩笑,但富貴、成仙,的確是人類永恆的追求。
而現在,段宇鍾皇帝都“當過”,自然富貴已極,接下來的追求自然是成仙了。
何況,有“老天爺”做靠山,段宇鍾堅信自己可以修行有成。而根據段宇鐘的修行知識,自然是修神道最適合他自己。
修神道,說白了就是用咒語、符籙、步法、舞蹈、祭祀等方式,溝通使用神靈的力量,乃至請神附身。
這種修煉方法很簡單,歷史也極其悠久,早在上古時期,原始人類就有巫師溝通祖靈、鬼神和利用他們的力量了。
而到了末法時代,神靈不存,修真之途斷絕,但仍然有巫婆神漢可以溝通鬼魂、利用“黃大仙”(黃鼠狼)等小妖的力量,表現出種種神異。
後來道教符籙派,佛教淨土宗,一神教的教會修士,走的也是這種路數,根本是一樣的。
這種修煉方法,簡單而言,就是凡人藉助神靈力量,神靈藉助凡人傳教獲得香火信仰。互利互惠,各取所需。
只不過,在佛教和一神教中,神靈與凡人修士極度不平等,凡人只是神靈放牧的可以任神靈宰割的羔羊。
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需要有神靈。所以,當神靈不存時,神道修煉也不可避免地日漸衰亡。
但是段宇鐘的體內卻有一尊大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這個末法時代世界上唯一一尊大神。
而且,他不用費力與神靈溝通,唸咒、符籙、罡步、祭祀等形式都不需要,動念間就可以溝通和利用大神趙佶的神力。
此外,他與神靈也不是傳統那種凡人與神靈的關係。在原本那種凡神關係下,凡人對神靈唯恐不敬,而神靈對凡人愛理不理。
但大能趙佶相當於段宇鐘的第二元神,所以段宇鍾皆用神力時真正是有求必應,不會時零時不靈的。
因此,再也沒有誰比他更適合修神道了。於是,段宇鍾夢醒後,除了上班及畫畫寫字外,還抽空研究各種法術。
這些網上都能搜到,歪歪小說中的也可以借鑑。因為自身的便利條件,段宇鍾主要是借鑑其奇思妙想,啟發段宇鍾開發大神趙佶的神力。
於是,接下來的生活中,段宇鐘的日常起居都可以用神力去做。早上起床,意念移物,穿好衣服,控制水流自動洗臉刷牙,用神力打掃房間等等。
而去上班的時候,可以用縮地成寸、騰雲術等法術,為了保密,他還用上了隱身術。點火可以用火球術,削水果可以用風刃,澆花可以用興雲佈雨的法術。
此外,春城雖然空氣不錯,尤其滇池衛城在郊區,空氣更好。但末法時代,毫無靈氣,加上段宇鐘身體感官變得敏銳起來,因此對於春城的空氣也難以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