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海無影臉色一變,當場露出了驚恐之色,生怕孔緯所說的叛臣馬上就會拔刀相向。
唐朝後期,宦官劫持、誅殺、謀殺皇帝之事並不少見,且不說甘露之變,黃巢之亂時,就連唐僖宗自己也被田令孜挾帶去了蜀中。按照歷史的程序,唐僖宗之後的唐昭宗也是先被神策軍中尉劉季述軟禁,後又被宦官韓全誨等人劫持,最終被朱全忠所殺。
海無影本是死過一次之人,對於生死倒也看得開了,並非貪生怕死之輩,海無影所怕的是大唐江山毀在自己手裡,使得中華民族又一次淪落於劫難之中。
至於臉上的驚恐之色,一半多是裝出來的。
不過,來不及細想,海無影就看見孔緯毫不顧忌地指了指一旁的楊復恭,意思是說,皇上,這位楊復恭楊軍使即將會成為又一個反叛者。
楊復恭似乎根本沒有想到孔緯會如此直接了當地針對他,而且還扣上叛臣之名,愣了好一會才道:“臣豈負陛下者?”
孔緯也是鐵了心,毫不猶豫地言道:“楊大人,你為陛下家奴,乃肩輿造前殿,多養壯士為假子,使典禁兵,或為方鎮,非反而何?”
“啊?”海無影同樣也沒有想到孔緯之舉,乘機裝傻道,“是啊,楊大人,你收了這麼多楊姓義子,是為何故?”
楊復恭反應極快:“皇上,臣子壯士,欲以收士心,衛國家,豈反邪?”
不等海無影回答,孔緯搶著道:“誠欲收士心,胡不假李姓乎?”
“這……”楊復恭一時語竭,無言以對。
孔緯之言很有道理,既然楊復恭為皇上收買人心,為何不將所收義子的姓氏改為皇室的李姓,而要偏偏姓楊呢?
頓時,整個大殿內鴉雀無聲。
對於這段歷史,海無影大致知道一些,這件事被後世稱為“延英殿群臣論叛臣”,本來是發生在公元889年的舊曆十一月,沒想到一下提前了。
海無影清楚,此時的時機並不成熟。一旦激怒了楊復恭等人,皇宮外面的神策軍或許便會蜂擁而至,而自己是斷然無法控制那種局面的。但是,自己要是向楊復恭示弱,這些南衙的大臣們也許就會因此對自己徹底死心,如果失去了他們的支援,在和宦官的鬥爭中就會少了一大批同盟。
此時,殿中大臣誰也不敢言語,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了高坐在龍椅上的海無影。
以孔緯、杜讓能、張浚等人為首的南衙官員,盡皆流露出期盼的目光,希望海無影馬上下旨,徹底抑制住宦者之權。而北司的劉季述、韓全誨等人卻是目露兇光,似乎只要海無影宣佈楊復恭為叛臣,他們便要上前將龍椅上的皇帝撕碎。
“皇上,臣崔胤有本上奏。”正在海無影左右為難之際,文官後排佇列中閃出一人奏道。
“崔愛卿,請講。”海無影鬆了口氣道。
“皇上,楊大人此舉確是有些不妥,但也是為皇上著想,皇上您想,如果楊大人的這些義子都隨皇上姓李,那皇室豈非會亂套?自古以來,功臣被賜予皇家姓氏,十分常見,就如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李大人,本姓宋,屢建功勳,方被賜姓於李,這是作為臣子的一種榮耀,但楊大人所收義子達數百人之多,要是都姓李,那就違背了皇上賜姓之本意了。”
“崔愛卿,繼續說。”海無影點點頭道。
“是,皇上。”崔胤接著道,“皇上,依微臣之見,既然已成事實,可將楊大人義子中的少數建有功勳者賜姓為李,以彰顯皇上之義,而楊大人也需引以為鑑,之後不再增收義子便是。”
“崔愛卿所言有理,朕會仔細考量此事。”得到緩衝的時間,海無影整理了一下思路,繼續道,“各位愛卿,今天下形勢不容樂觀,雖說大多數藩鎮還是心向朝廷,但也有不少心懷鬼胎之輩,他們覬覦著朕之社稷,面對如此局面,朝中官員當精誠團結,孔愛卿,你為官多年,是忠是奸,朕自然知道。對於楊愛卿,朕雖說還不算十分了解,但朕清楚楊愛卿之弟楊忠肅的為人。”
“忠肅公極具軍事才能,有謀略,臨危不懼,愛護士卒,亦不以權謀奸利,在我朝、我軍之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在鎮壓黃巢叛亂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對於我朝來說,他也是忠心耿耿,鞠躬盡瘁,實乃我朝之大功臣也。”
海無影提及的楊忠肅,名叫楊復光,曾任唐朝天下兵馬都監,長安收復後,唐僖宗回到長安城,為了表解楊復光的“豐功偉績”,下詔進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同華制置使,封弘農郡公,賜號“資忠輝武民國乎難功臣”。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