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燭光斧影之類的千古謎團。
姬發雖有稱王的野心,但他的確是個孝順孩子,姜子牙也是個正經人,姬昌對他有知遇之恩,說什麼都不會刺主求榮。
他倆唯一做的,是算出姬昌魂歸的時日,把伯邑考調出了西岐。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哥你遠在千里之外,小弟先做個暫代的西伯侯,主持大局穩住朝堂,等你回來了,再把王位歸還於你。
道理是這個道理,伯邑考能否回到西岐不好說,回去之後,滿朝文武變天,一張張陌生面孔是否還支援他又是兩說。
即便他能上位,又有誰願意聽從他的指令?
殷商之亂自西岐開始,彷彿一個引子,一夜之間引爆了五湖四海。
北地,北海之亂剛平定不久,突生大亂。
崇侯虎和崇黑虎這倆兄弟打了起來,二百諸侯各站一邊,向朝歌稱臣的同時,都在爭奪北伯侯之位的歸屬。
戰事一起,不分勝負停不下來,哪怕有朝歌的君令,兩兄弟依舊頭鐵碰在一處。
這讓陳塘關總兵李靖神經緊繃,生怕兩個憨貨殺到興起,衝破陳塘關南下,率大軍直奔朝歌。
東境,三十六路諸侯犯上作亂,東伯侯姜桓楚發兵鎮壓,命其子姜文煥為統軍大將。
姜文煥頭腦一般,軍事水平稀爛,調兵遣將的道理不能說沒有,只能說有沒有都一樣。
好在老天雖沒給他一個主帥的頭腦,但給了他一個萬人敵的身板,持鋼鞭長刀,驍勇善戰,有萬夫不當之勇。
乍一看,姜文煥一路橫推,平定三十六路諸侯要不了多少功夫。
笑死個人,聞仲那麼勐,打北海七十二路諸侯都要十年,期間還折損了大將孔宣,姜文煥憑什麼秒殺三十六路諸侯,就憑他是紂王的大舅子?
不能夠啊!
西岐易主,北地東境皆有大亂,朝歌南邊也一樣,三山關總兵鄧九公上書,南伯侯鄂崇禹廣積糧,恐有不臣之心。
一夜之間,朝歌四面楚歌,沒有一處安生。
龍德殿。
陸北招群臣議事,面前擺著一張朝歌地圖,忽略枝繁葉茂,只看天下整體框架,朝歌為中,東南西北四大諸侯並立,殷商整體佈局為一個‘十’字。
西有五關、東有遊魂關、南有三山關、北有陳塘關。
就紙面而言,西岐尚未造反,依舊俯首稱臣,造反也有五關之險,是四地威脅最小的一個。
其餘三面,北地兩虎內鬥,都對朝歌稱臣,威脅也不大;東境三十六路諸侯看似麻煩,實則夏蟲語冰,蹦躂不了多久,無甚威脅可言。
只有南邊的鄂崇禹,是時候派兵敲打一下了。
聞仲出列,願領大軍前去平亂,一眾武將紛紛不服,老太師一把年紀了,剛從北海回來,理應在家好好休息才對。
話裡的意思,你貴為太師,位極人臣,本身又一把年紀,功勳撈得夠多了,不如把機會讓給年輕人,給大傢伙一個表現的機會。
聞仲不服,天可憐見,這些天他在朝歌城提心吊膽,見來往的妖女不是師尊就是師叔,一番打聽之下,才知自家大王成了截教二教主,地位比他這個三代弟子足足高了兩輩。
便是他師父金靈聖母見了大王,也要恭恭敬敬稱呼一聲教主。
二教主也是教主,去掉二,直接稱呼教主,沒毛病。
聞仲吃不下睡不香,每每看到陸北都覺壓力山大,不知道如何正確稱呼自家大王。
這爛慫朝歌不待也罷,出兵平叛再戰十年!
陸北沒有同意聞仲的請願,讓其在朝歌主持大局。
而後吩咐武成王黃飛虎為主將,其子黃天祥為先鋒,並自己的愛徒哪吒為兩路先鋒官,馳援遊魂關,助老岳父大舅哥平定東境之亂。
他本人則御駕親征,趕赴三山關和老岳父鄧九公會師,南下掃平南伯侯鄂崇禹一干膽大妄為的造反派。
群臣不依,措辭激烈,說什麼都不願大王親征。
聞仲沒說什麼,截教二教主什麼斤兩,他心裡有數,吃軟飯吃不到這個位置,抱大腿更不可能,他家大王天下無敵,區區南伯侯鄂崇禹,揮手便可鎮壓。
聞仲驚歎不已,他家大王真的變了,這一手御駕親征看似草率,實則施以雷霆手段,斬南伯侯威壓四方,震懾亂臣賊子不敢妄動。
只要鄂崇禹被誅,四方依舊太平,三位侯伯心生反意也不敢亂來。
大王高明啊!
聞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