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來給他的一個契機,令他有機會領兵進東瓴,於是,便出現瞭如今勢均力敵的局面。
這兩年來,金暤離京城,遠在瓴國,憑著手上兵馬,將勢力擴張到讓人不可小覷。
當然,離京日久也有弊端——再難與父皇親近,也難揣測父皇到底意屬何人——再加上父皇平素最愛藏心事,帝王心難測,越發的難以度他的心思。
年後初春開始,父皇十二道金牌,一道道急催其回國,將卒們皆再三進言:此次回京,兇險萬分。
金暤心中自也是顧忌重重,生怕一回京城,會被奪了兵權不說,更怕被軟禁,於是一次次推脫,一次次拒歸。
直到金暤在瓴國境內被幾路人馬圍擊,令其出現連連敗退的危急情況,國中又生出大澇水災,父皇也曾一度生病抱恙,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母妃來信,但語父皇身子一年不如一年,離京太久,極易生變,命他打點好可能突發的準備,及早回京。
金暤夙夜沉思,終還是決定回來看看,然後,伺機而動——他知道,關乎太子之位,已到了不能再拖的地部,這一趟回來勢必會有一個結果。
回到京城,父皇待他依舊至親,也事事重用,可是,他同樣也對大皇兄關懷備至。
一山難容兩虎。
如今,他們兩兄弟棋鼓相當,父皇卻依舊不肯在他們之間作出一個明確的選擇。
也許,父皇心中有著沉重的後顧之憂。
因為無論最終誰做了太子,都有可能引發一場可怕的內亂。
依他對於當前形勢的觀察來看,父皇再這麼遲遲拖延,將來造成的傷害,勢必會更嚴重!
現在情況,已然很明顯,誰得太子之位,誰便保了性命。
要是大皇兄得了皇位,日後,他與母妃必無立足之地,而曾經支援他的那些部屬臣僚,最後也不知會落得怎樣一個淒涼的下場!
當然了,如果是自己做太子,他朝登帝位,首先,母后那邊就一定會逼他處死大皇兄——金晟的能耐,實在太過厲害,功勳震主,若活存在世,絕不利於的江山社稷的穩定。
父皇是如此睿智的人,想來他早把這一切全都看在眼裡,也一定在頭痛該何去何從。
而南北議和時,父皇命他和五弟留守在天門關,令大皇兄三弟去詔國談和,這樣的人手分配,為的就是想考驗他們。
那番,他去的地方是大皇兄的地盤——他要是在天門關出事,大皇兄便有逃不脫的干係;而大皇兄要是和詔國和談失敗,作為守關重臣,就得想方設法確保大皇兄和三弟順利北歸。
大皇兄離開的時候,將天門關的兵符一分為二,交由他與五弟一起掌管,明裡,是為了防詔國扣人所作的部署,暗裡呢,是父皇想讓他們互相掣肘。
父皇想尋一個兩全的法子,既可立出太子,又可保全北滄內部不起紛爭。他希望他們幾兄弟齊心合力,共創北滄的輝煌。
這些種種事件,他都看得分明,唯一看不明白的就是大皇兄為何要用城池去換一個女人?
父皇雖怒,卻沒有撕毀大皇兄定下的兩國和平歸還城關的契約。
為什麼呢?
一個平平常常的女人而已——林若情,她到底有什麼樣的本事,令大皇兄做出瞭如此瘋狂的舉動?
金暤曾讓人去查過這個女人的底,除了查到這個女人曾令南詔皇帝痴迷之外,有關她的出身來歷,沒半點頭緒。
這樣的結果,讓人又驚又疑又奇又怪。
金暤見過這個女人,並且還和這個女人說過話——容貌上,除了長的有幾絲像已故的君墨問外,性情上根本就探不出什麼疑點來——
那個女人溫溫靜靜的回答,進退有據,得體有禮,但這隻能表明此女受過不一樣的教育,極有涵養,僅此而已。
而大皇兄帶這個女人來京城後,除了展現了他對於這個女人的萬般寵愛之外,對於自己的缺失行為,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補救措施,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將自己推入絕境,直到如今,令所有人都看到了蕭王的敗勢——
但暗中的查探,一直不曾停止過。
這期間,底下人有過密報來稟說:
金晟曾請求父皇下旨令西北玉門關八萬兵馬,以閃電之勢出擊,牽制住旃鳳北塘關的十萬精兵,幫助旃鳳女皇順利登基。而後,新皇以迅雷之速掌控這十萬精兵,平息了改朝換代所引發的不平之氣。
這些事,就發生在金晟回到康城的短短十幾天時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