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利推行新法。卻不知新法的弊病始終存在,不會因為罷退幾個官員而消失,他如何能讓天下人噤口?〃潘照臨倒是信心百倍,又說道:〃只是王安石和皇上的相知,可能還是出乎我們的預料……〃

二人正談論著這幾天的朝局,突然聽到外面侍劍高聲笑道:〃桑少爺,我家公子和潘先生正在書房裡,我馬上去通報。〃

〃你個小鬼頭,要你通報什麼!我自己去見。〃話音方落,桑充國已興沖沖地闖了進來,手裡還拿著一本書。

石越和潘照臨相顧一笑,二人連忙起身。石越笑道:〃長卿,這麼高興,有什麼好事?〃

〃當然是好事,你看看這是什麼?〃桑充國一面將手中的書遞給石越。石越笑著接過來,定睛一看,竟是一個字也不認識,全是些鬼畫符,當下笑問:〃這是哪國的文字?〃

潘照臨眼角往封皮上瞥了一眼,笑道:〃這是契丹字,書名便是《三代之治》。〃

石越再也想不到契丹這麼快就有《三代之治》的盜版,大吃一驚,半晌說不出話來。

桑充國笑道:〃子明這是名揚外國了。這是一個和我家交好的行商帶回來的,他說現在契丹有三本書賣得最好,《論語正義》、《三代之治》,還有一本是《算術初步》,那邊的王公貴人,頗以讀此三書為榮。〃

潘照臨冷笑道:〃遼狗一直羨慕中華文物,本來翻譯中國文獻,也並不奇怪。只是他們這次翻譯如此快法,可見對於中國的一舉一動,他們也是瞭解得一清二楚的。〃

石越見他對遼人如果提防,忍不住寬慰道:〃潛光兄大可放心,契丹不足為懼,其無能為也。〃

〃未必,契丹可是我大宋第一強敵。〃桑充國立即反對。

石越笑道:〃現在契丹是耶律洪基在位,信任魏王耶律乙辛,主昏臣奸,對我大宋實無威脅可言。只是我們大宋現在國庫空虛,兵卒不精,也沒有進攻契丹的實力。〃

潘照臨嘆道:〃公子所說不錯,自己國內的事情若不解決好,敵人就算給我們再多的機會,亦只能望而興嘆。契丹的事情,現在也無力顧及。〃

此後數日,朝中局勢維持了一段虛假的平靜。石越也將精力投入到白水潭學院的校務當中,在桑充國與沈括的幫助下,白水潭學院的教學漸漸走向成熟,學生人數也不斷的增加。只是傳聞中沈括似乎得到王安石的欣賞,也不知道他還能幫石越多久。

時間很快進入十一月,一股反對青苗法的潮流從地方襲向京師,短暫的平靜立時被打破了。

受到石越〃盲人摸象〃比喻的啟發,被貶到地方去的舊黨,異口同聲上表說自己所在的地方不適合推行青苗法;而朝中的一些保守派大臣,則推波助瀾,趁機要求全面廢除青苗法。派出去監督新法執行情況的四十多個提舉官,則因為地方官吏不肯積極執行青苗法,和地方官員互相攻訐,打官司的文書在政事堂堆積如山。政事堂名義上雖有一相三參,但實際上陳昇之丁憂,韓絳在陝西軍中,所有朝政由兩個參知政事主持,心裡反對新法的馮京樂得看笑話,天天只是悶頭寫節略報給皇帝,也不提處置意見,直把正躊躇著準備廢除更戍法,推行置將法、保甲法,全面改革宋朝軍事體制的王安石累得喘不過氣來。

BOOK。←紅←橋書←吧←

第59節:第三章 集英殿風波(17)

面對這種情況,趙頊為了表明立場,斷然遣使者往陝西軍中拜韓絳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首相);拜王安石為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次相);同時以翰林學士王珪為參知政事④。不久又以王雱為天章閣侍講,藉著對王家的恩寵,向天下顯示他堅持推行新法的決心。

然而表面上的決心,和趙頊內心深處的想法,並不是全然相同。年輕的皇帝,在內心中對青苗法,實在有著太多的懷疑……從韓琦上書說青苗法竟然在城市中推行,到無數大臣不斷的上書反對,再到集英殿的風波,還有石越那盲人摸象的比喻……如此種種,他無法不懷疑青苗法的效果是否真有那麼好。

但是他也能看到,青苗法讓國庫每年增加收入達數百萬貫,這巨大的利益他不能不注意到。他是一國之君,他的理想是重現漢唐的雄風,但是想對外用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花錢,而國庫現在連每年的收支都不相抵。他不想做一個增加百姓負擔,損害百姓利益的暴君,只有王安石,能給他〃不加稅而國用足〃的許諾。如果青苗法並沒有擾民,只是傷害了一些富室的利益,讓一些人放不了高利貸了,那麼他要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