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4 / 4)

小說:低俗電影 作者:絕對零度

”,第三個根據讓·熱內(Jean Genet)的《玫瑰奇蹟》(Miracle of the Rose)改編,反映監獄生活的片段。用託德·海恩斯的話說:“《毒藥》充斥著羞辱、虐待、放縱的同性戀等方面的內容,還有某種程度上我認為你會稱之為受虐狂的東西。”對聖丹斯的觀眾來說,這無疑是一劑猛料。當影片中出現兩個犯人向對方的嘴裡吐口水的鏡頭時,許多人離席拂袖而去。

評審團屬意的是哈特利的《信任》,而記者卡倫·德賓(Karen Durbin)則強烈呼籲關注《毒藥》。最後,令大家吃驚的是《毒藥》奪得了評審團大獎。珍妮·利維斯頓(Jennie Livigston)正面表現易性癖的影片《巴黎在燃燒》(Paris Is Burning)榮獲紀錄片獎。這一切標誌著獨立電影界出現了一個試圖沖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同性戀電影的小浪潮,他們的作品立即被貼上“新酷兒電影”的標籤。

新酷兒電影是艾滋病氾濫時期的逆子。正如海恩斯所說:“當時艾滋病是一個生死問題,許多同性戀者希望像別人一樣被人接受和對待,但是艾滋病的性質決定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除了堅持和表達更激烈的立場外幾乎沒有選擇。如果我涉足同性戀,不僅要融入其中和別人一樣,實際上還要承認同性戀對全世界是多麼具有顛覆性的一件事。我喜歡讓·熱內的一點就是他既澄清了它的罪惡又揭示了其中的歡愉,從旁觀者立場看到的歡愉。”

聖丹斯的電影文化開始逐漸發生變化。《毒藥》標誌著電影節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吉爾莫說:“曾經是獨立電影界的核心人物的地方性導演忽然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這是一種向紐約或洛杉磯式偏見的倒退。”《毒藥》所描繪的是一個與《心靈大地》相去甚遠的世界。那些充滿熱情、政治正確的1980年代的忠誠勇士們,比如格倫·皮特里(Glen Petrie)、格里高利·納瓦(Gregory Nava)、安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