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壯志凌雲 作者:噹噹噹當

2元一件,而別人不升,但產品的質量、款式和你的差不多,我為什麼要接受你升價?”當中國製造商忍辱負重、備受煎熬,盼著好日子來臨時,金融風暴來了,原材料價格下降,退稅增加。一些買家這次反應很快:立即要求供應商降價!乍一聽,好像覺得買家太現實、太殘酷了。是嗎?將心比心,如果換了你是買家,你會怎麼做?當然,也有一些買家看中的是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願意和供應商同舟共濟。但是,更多的買家不是。我們要記住,商人通常是很精明的,而且,商人的本質是逐利的,缺點是太現實,優點是很實在,他們按照最古老的商業原理來辦事。如果沒有了這些逐利的商人,那世界將變得暗淡無光,經濟將變成一潭死水!

我們要知道,買家需要實現利潤最大化。其實,很多國際買家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在本國市場同樣也要面對激烈而殘酷的競爭。你升價,別人不升,別人降價,你不降,能行嗎?不是絕對不行,而是你必須有讓消費者完全信服的理由!相信你的產品能提供的價值更大一些!而且剛好是消費者所必需的,價格的差異也是在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單個產品、單項服務容易被模仿

當一有西方國家抓住中國幾個產品質量的個案大做文章時,國人就義憤填膺,指責西方媒體過度渲染,痛批國內肇事企業,國人的民族感情亦因此油然而生。同時,各大媒體鋪天蓋地的輿論就出來了:“中國製造”必須創新,要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但是,質量提升了,附加值增加了,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肯定是更好!但還不能解決上述根本問題——嚴重同質化引致的惡性競爭和一系列嚴重問題。這是因為,大家很清楚,同樣聰明的中國人很多,同樣勤奮的中國人也很多,你生產出來一個新產品,市場上很快就會充斥著同樣或類似的產品,出現的一點差異即時被填平。這種情況,日本的企業在20世紀60~70年代時非常嚴重。當時,只有索尼、佳能等少數企業發展出與眾不同的戰略定位,其他大量企業卻都只關注於如何改善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經營性的問題,而忽略了企業本身的戰略目標和戰略定位。因此,到了80年代,這些企業隨著經營效率差異的縮小,逐漸掉入他們自己設下的陷阱裡,而索尼、佳能則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產品和創新難以被模仿呢?

其實,很多時候,單個產品、單項功能、單獨的企業運營部分是相對容易被模仿的,相對來說,整個系統,特別是需要長期積累才能建立起來的,各個運營部分都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整個有機系統,才是難以被模仿的。如果企業所有的研發創新、質量提升、品牌內涵培育、客戶服務,包括所有資金和人才的各項投入,都是緊緊圍繞著這個系統來進行,那麼,競爭對手哪怕模仿了你的某一兩個點,其收效也不會大。

要點:

…很多製造商接訂單主要是考慮眼前的利潤問題,不太考慮長期性和整體性。

…很多中國製造商只是充當一個工廠甚至一個車間的角色,難以發揮企業的天賦潛能。

…同質化競爭引致惡性競爭和一系列的嚴重問題。

…價格比別人高,就要有讓人信服的理由。

…單個產品、單項功能、單獨的企業運營部分是相對容易被模仿的。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解決方法:實施取捨有道的戰略

戰略需要環環相扣,確保目標實現

這個有機的整體系統就是戰略!目前社會上對戰略有很多種不同的解釋,我的理解為:戰略就是確立企業長期性、整體性的核心目標,併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採取一連串的階段性和區域性行動。這涉及企業的戰略目標,各個獨立而又相關聯的職能戰略部分,包括產品戰略、品牌戰略、人才戰略、資本戰略等等。制定戰略,在某種程度上來看就是要做什麼、不做什麼,而戰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就是要明確自己的戰略定位,進而鎖定自己的客戶定位,並由此而引發與之相匹配的產品及服務定位、品牌定位和人才定位等等。戰略定位本身包含進行捨棄的含義,有得必有失。競爭戰略大師邁克爾·波特教授曾提到:戰略最大的敵人就是在執行過程中面對誘惑、困難而出現戰略的扭曲和妥協。傑克·韋爾奇、比爾·蓋茨等傑出CEO所崇拜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針對目標管理時也提出:企業必須要找出核心,懂得平衡、懂得調整、懂得捨棄,確保最終的目標得以實現!

力量集中更容易成功

在市場不成熟的階段,你的競爭對手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