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僧士買下了秘方。僧士把錢財騙到手後就溜掉了,可是倒黴的教士嘗試用那秘方作銀子卻什麼也作不出來,只落得傾家蕩產。
要指出,這些騙局都是在中世紀發生的,當時現代科學還沒有建立,人們也不知道在一般的情況下元素是不能轉化的,所以很容易被花言巧語和神奇表演所迷惑從而受騙上當。然而時至今日如果還有人相信點金術就難以理解了,可是就在二十世紀30年代,科學發達的德國就出現過兩起這類的騙案。
一個騙子名叫弗蘭茨?陶森,本是個補鍋匠,1925年,他宣稱將鉛和錫在一起熔鍊就可以造出黃金來,他又透過關係找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名將恩利希?魯道夫將軍去兜售他的發明,魯道夫派遣他的義子去調查後,居然信以為真,甚至把解決德國戰爭賠款的希望都寄託在陶森的發明上。於是,魯道夫就動員他在軍界的老相識和貴族們籌集資金,在1927年成立了一個以陶森為經理的鍊金公司。公司還規定,利潤的75(百分號)歸魯道夫、20(百分號)是其他投資者的紅利、陶森只拿5(百分號)。就這樣陶森得到了鉅額投資成立了鍊金公司,開始時他真的按期給股東們分了紅利,以向社會表示他的公司確實是做成金子併發了財。實際上陶森什麼也沒做,只是拿投資的一部分當紅利往回分而已,其目的是引you更多的人來投資。等騙到手更鉅額的投資後,陶森就帶著12?5萬英鎊鉅款跑到了義大利,買下了兩座城堡,過起了豪華的生活。投資者們懷疑了,經過調查後發現了這是個大騙局。1931年,陶森被捕並引渡回德國,以詐騙罪判處3年零8個月的刑。
另一個德國騙子名叫海因利希?科薩根,他宣稱不僅能從砂子裡面提煉出黃金,甚至還能提煉出金屬鈾來。他在實驗室中舉辦演示會,投資者們親眼看到科薩根把燒瓶裡的砂子與水混合在一起,再通上電,然後就可以得到黃金。科薩根靠了表演,大約騙到手1萬英鎊投資。美國有一個百萬富翁甚至肯出價5萬美元買他的技術。最後這個騙局被揭穿了,原來燒瓶裝的砂子中早已攙上了金粉,當然會煉出金子了。1930年,科薩根被送上法庭,判了18個月的徒刑。
在我國現時有沒有類似的騙局呢?不能說沒有。市面上兜售各種各樣的假金佛、假金製品的騙局經常發生。而近年來最突出的就是王洪成的“水變油”騙局,其實質和鍊金術騙局一樣。“點銅成金、指水成油”這些都是古代煉丹家們所追求的,但是實際上又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這都需要在普通的條件下實現元素的轉化,水變油就需要把氧變成碳,這決不是簡單就能做到的。而“水變油”所用的各種欺騙手法,我們倒是可以由上述的鍊金術騙局中找到不少共同的一脈相傳之處。
煉丹的理論基礎,是術士們對生命誕生、成長、成熟、衰落,死亡這五部的本質的思考、人的死士,是因於內氣絕神散,於外血盡軀朽,所以,服用丹藥的好處就在於可以使肌體免於衰老、傷殘。黃金,千年不朽,百鍊不化,自然成為了術士的首選。東晉術士葛洪說:“黃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煉人身體,令人不老不死”;另一方面,煉丹家的思想受黃老的影響較大,因而他們把長存人間,永不死亡的境界同羽化成仙,飛昇太空的境界一併視為生命的最高境界,所以,那些見火昇華,去質輕化的物質,在他們看來是靈異之物,服用這些藥用的人可以染上靈氣,換骨輕身,遨遊宇宙,這樣,以丹砂、水銀為代表的另一類物質進入了方士的視野,因為“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它“細理紅潤,積轉愈久,變化愈妙,能飛能粉,能精能雪,能拒炎,能化水,銷之可以不耗,埋之可以不壞。”可見,丹砂被認為是很有靈氣的。
總之,方士們把長生不死和羽化飛昇聯絡在一起,把金石草術的堅實與柔脆和人身體質的健壯與虛弱,生命的長壽與短暫聯絡在一起,雖然這在今天看來十分可笑,但這畢竟為古代術士選擇丹藥的原料打下了基礎,他們要把金丹的抗蝕性與昇華性移植入人體。
有了原料,就需要處理這些原料的,從歷史上看,方士們對煉丹的方法及理論一開始是比較模糊的,只有一個總的原則,終於到了東漢,一位叫魏伯陽的術士成為了煉丹術的立法者,他寫成關於煉丹的純理論性著作《周易參同契》,第一次把《周易》的陰陽學理論用於闡釋煉丹術,他提出了煉丹要講究藥物的“陰陽相合”,注意配搭,否則就不可能製造出真正有益的丹藥。正是由於魏伯陽的貢獻,唐代的方士們才可能在此理論的基礎上加以完善,把各種礦物分成了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