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3 / 4)

小說:邊戎 作者:津鴻一瞥

趙良嗣不悅道:“然則遼南地面上就以楊大人為了?”

楊樸笑道:“趙大人生的卻是哪門子的氣?大宋既有國書來本官自當引去朝見我大金皇帝。至於公主和七將軍見不見又有何妨?”

趙良嗣一聽這話氣便平了他怕的就是楊樸像上次搪塞馬政一般跟自己推諉累得自己空手而回那便無法回京交代。但若能見到金主那真如楊樸所言公主和遼南將軍見不見都無所謂了。

當天楊樸大擺宴席又請大宋、高麗留在津門的商人陪列下座。大宋商人見朝廷連使者也派來了生意自然做得更加安心而高麗商人則更添敬重。

盧克忠送趙良嗣等回去休息後楊樸又到朱虛山見楊應麒說知今日之事。

楊應麒道:“咱們津門的旺季就要來了到時候人多口雜怕會有變。不如趁早送他們上路吧。”

楊樸問道:“卻走哪條道路為好?”

楊應麒道:“我們遼南無天險可守可守之險全在民心。所以不怕別人知道我們的道路。就沿著永寧、遼口、鞍坡、東京一路上去。趙良嗣曾經是大遼臣屬如果我們繞路只怕他也會瞧出端倪。”

楊樸沉吟道:“這一路上去越往北就越荒涼。東京以南還好過了東京大金的底子就漏了!”

楊應麒笑道:“既然決定讓他們去見國主那女真的本色便無論如何也掩不住的。再說又何必掩?大宋來找女真人原本就不是因為女真夠文明而是因為女真夠強悍!儘管讓他們到國主那裡碰釘子去!去過一趟會寧他們才知道我們漢部是多好說話!”( )

去年是大宋政和七年、金天輔元年天下的莊稼收成普遍不好在大宋是因為旱災在大遼則因為兵禍。不過遼南地方政局較為穩定特別是復、辰、開三州由於投入了大量的牛馬鐵具當政者又注意農田水利因此有了一個不錯的年景。今年開春以來各地逃荒者不斷地往這個地區湧來。幸好遼南三州無論是上層的行政秩序還是下層的民間秩序都已建立起來不但農村有大量的荒地可以收容流入境內的農民牧民就是津門、遼口和鞍坡也需要大量的手工勞動力。

楊應麒在春節過後的幾個月裡一直躲在管寧學舍讀書教書凡因軍務政務來求見的人一概不理甚至連盧克忠也被婉拒門外。這幾個月裡除了管寧學舍的師生只有三個人見到了他。

第一個是楊樸在宋使船隻入港後連夜上朱虛。

第二個是孤山寺的證因和尚他在見過楊應麒後便從遼東半島消失。一個月後山東半島清陽港附近便新建了一座棲霞寺主持正是證因和尚。這些年道君皇帝不斷逼迫佛門子弟改從道門大宋境內的佛寺有減無增。在這種背景下忽然有一座新佛寺出現便引得天下僧人無不矚目。

第三個則是一個叫阿依木思的維吾爾商人。這幾個月裡就連趙履民、劉介、李相隆、林翎這些“老客戶”都只能透過書信和楊應麒聯絡而這個萬里而來、只帶著兩車貨物的胡商居然得到楊應麒的垂青知情者聽說後無不訝異。

這個胡商見楊應麒的場景後來被管寧學舍一個多嘴的學生洩漏出來。

這個學生是林翎的堂弟林翼去年林翎離開津門前特地留下這個十五六歲的堂弟在管寧學舍求學林翼聰明機智很得楊應麒的喜愛。這天林翎乘季風再次來到津門林翼便請了假進城來見林翎。

晚上黃旌大擺宴席給林翎洗塵林翼也陪同前來。列席的人除了燕雲籍的劉從、趙觀高麗籍的李相隆還有先來一步的泉州陳家二當家陳廣湖。

這些大商人坐在一起不談生意卻談***逸事慢慢地就說到了楊應麒。這群人裡面陳廣湖在津門的資歷最淺至今沒能見到這位掌控遼南命脈的七將軍因此他一聽到這個話題趕緊豎起耳朵怕漏掉一句希望對以後求見七將軍的時候有幫助。

黃旌放聲高論由楊應麒的學識說到他的愛好說他不愛別的就愛書籍:“如今連泉州的良版書籍都漲價了為什麼?就是因為人人知道七將軍喜歡好書!個個都盼著能獻上一本討他歡喜。要是能像劉當家一樣得到偌大一片好牧場那就十輩子也吃穿不盡了!”

眾人聞言同時一笑。林翼道:“其實啊七將軍除了書還有另外一項最愛。”

陳廣湖聽到這句話忍不住哦了一聲黃旌道:“林少爺年紀雖小但這半年來追隨七將軍前後學問見識一日千里。說到對七將軍喜好的把握在座各位只怕沒人及得上了。”

林翼畢竟還是個孩子被他這一拍全身輕了三十斤連林翎眼色也未看見得意洋洋地說道:“若說這幾個月津門的商家是一個也沒能見到七將軍唯獨一個人例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