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辦學宣言一經刊出,便承受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輿論,大多數人認為,這些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各種諷刺嘲笑之聲不絕於耳。這在無形中也給學院帶來了一定的知名度。1913年春天,上海圖畫美術院開始在《申報》上刊登廣告。第一次招生廣告刊登於1913年1月28日,末次招生廣告為2月16日,首批只招到了12名學生。
關於這12個學生中到底都有誰如今依然是近現代美術史上的一段懸而未決的公案,徐悲鴻到底進沒有進過劉海粟創辦的上海圖畫美術院,也一直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一團迷霧。
據諸多關於劉海粟的書籍中說,這12個人中包括有朱屺瞻、王濟遠等著名畫家,也有人說這12人中就有初次來上海學畫的徐悲鴻。從事編撰徐悲鴻年譜工作的王震先生則具體考證了首批招生的學生名單,據王震說,首屆招生正科和選科一個班共10個人,既沒有朱屺瞻、王濟遠,更沒有徐悲鴻。朱屺瞻、王濟遠等都是後來進入上海圖畫美術院的,而徐悲鴻則只待了很短一段時間便不告而別。
畫家卓聖格曾在《徐悲鴻研究》一書中,這樣記載關於徐悲鴻是否進入上海圖畫美術院學習:“然而事實上,他在這一段時間加入了中國近代第一所美術專科學校——上海圖畫美術院學習。他日後極力淡化此事是有原因的,但他曾加入的確是事實。”
王震先生在《徐悲鴻年譜長編》(上海畫報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這本書中也對這段歷史做了極為嚴謹的記錄。王震認為“徐先生雖在該校約有兩個多月,即不告而別,卻被劉海粟糟蹋一生”(見第8頁)。據此看來,徐悲鴻離開宜興、遠赴上海學畫的確是因為看了劉海粟在《申報》上刊登的上海圖畫美術院的招生廣告,但是王震又有考證,徐悲鴻應該報的是選科,而不是劉海粟所教授的正科。因此,徐悲鴻雖然進入過上海圖畫美術院學習,但卻沒有跟劉海粟學過畫。這也是日後徐悲鴻與劉海粟近一個世紀恩怨的始因。
對於徐悲鴻1913年走進上海圖畫美術院的這段經歷,劉海粟一方常常誇大事實,而徐悲鴻一方則刻意迴避,在雙方當事人均無法正視的情況下,於是,美術界滋生出各種各樣的猜想,使這段歷史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歷史終歸是歷史,徐悲鴻於1913年進入過上海圖畫美術院第二期的選科學習是不爭的事實,但上海圖畫美術院是新式的學校,劉海粟也從未給徐悲鴻任過課,因此,無論從傳統意義上的師徒關係來講,還是從現代意義上的師生關係來講,徐悲鴻與劉海粟都不存在師生關係。
徐悲鴻是不是劉海粟的學生?(2)
上海圖畫美術院創辦,佈景畫傳習所的周湘認為這是劉海粟等一幫人著意在搶他的生源,十分生氣,終於在1913年8月10日在《申報》刊登致圖畫美術院告白,裡面寫到:
圖畫美術院諸君鑑:
貴院長伍(烏)君及貴教員等,皆曾受業本校,經鄙人之親授或兩三個月或半年,故諸君之程度,鄙人無不悉,為學生尚不及格,遑論教人?今諸君因恨鄙人管理之嚴厲,設立貴院與本校為旗鼓,其如誤人子弟乎?嗚呼!教育前途之厄也。
由此,圖畫美術院與周湘之間展開了一場筆戰,直到後來兩家對簿公堂。周湘終因不敵劉海粟,從此一蹶不振,晚年經濟狀況頗為窘迫。周湘後來攜妻淒涼返回故里,鬱鬱寡歡,於1933年病死鄉間。
1913年,滿懷希望奔赴上海尋求畫藝的徐悲鴻不期然走入剛剛成立的上海圖畫美術院,卻見校舍簡陋,裝置殘缺,更談不上所謂的理論學習。更讓徐悲鴻感到可氣的是,自己創作的幾幅畫竟然被老師拿去做了講義。眼看自己實在不能在這裡學到什麼東西,於是,在一個夜晚選擇了不告而別,回到宜興,繼續擔任彭城中學和宜興女子師範的圖畫教員。
徐悲鴻20歲那年,父親病故。家徒四壁,為父親入殮的喪葬錢也窘迫得難以籌集,於是寫信向一位做藥材生意的長輩借了20塊銀元。在《悲鴻自述》中,徐悲鴻寫道:
先君去世,家無擔石,弟妹眾多,負債累累,念食指之浩繁,縱毀身其何濟。爰就近彭城中學、女子學校及宜興女子學校三校圖畫教授。心煩慮亂,景迫神傷,遑遑焉逐韶華之逝,更無暇念及前途。覽愛父之遺容,只有啜泣。時落落未與人交遊。而女子學校國文教授張先生祖芬者,獨蒙青視,顧亦無杯酒之歡。
徐悲鴻自述中所說的張祖芬,是宜興女子師範學校國文教員,他看到了徐悲鴻身上的潛質,常常對他加以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