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智慧,大毅力的人。就算他們只能窺探到一點的天道奧秘,在人間來說也是一時俊傑。這些人在人間為官的時候,都是位高權重,別的倒不去說,至少他們不會為了享樂,而去盤剝百姓。因此,實際上來說,這些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清明吏治的作用。
等到截教這些修士離開人間之後,商朝的官員一下子便換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沒有了這些截教高人的制約,那些官員漸漸的腐敗起來。紂王與殷郊當政之時,前後百年,開創了一箇中興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河清海晏。可惜的是,隨後的幾百年中,那些蛀蟲日夜蠶食,慢慢將一個偌大的王朝啃食一空。千年王朝,也漸漸失去了生機。
這數百年間,聖人各自閉關不出。神仙之說,漸漸只在傳說中出現。各教弟子。也不在大張旗鼓的傳道,僅僅是各自佔據名山,佈下陣法,只有找到資質好地弟子,才帶到山中修煉。
那人間拜聖人,僅僅成為一種風俗。也是少有人知道有關聖人的傳說。倒是那些各教地低階弟子,尚在人間留下道統,衍生出百十個門派。
且說那紂王之孫,因敬畏天地聖人,便與臣下商議,自命天子,從此天子乃始,一直流傳後世。之後又有六七百年,傳至幽王。此時的大商朝,朝中奸佞橫行。正人君子不容與昏君佞臣。民間百姓,生活困頓不堪。便是豐年。也有餓遍地。若是遇到天災人禍,更是數十里荒村,少有人家。
此時的朝廷,早已勢弱。幸虧各地諸侯,還記得祖上流傳下來的傳說,那大商王朝。有神仙護佑,不敢輕易反叛。
話說幽王為人,暴戾寡恩,動靜無常。方諒陰之時,押暱群小,飲酒食肉,全無哀慼之心。其妻姜後,乃是東伯侯姜文煥之後。姜家世代鎮守東魯,大商王后往往多出姜氏。那姜後賢良淑德,母儀天下。凡四海之內,莫不交口稱讚。幽王無能。朝中政令卻是大多出自姜後。
姜後日夜操勞,終究一病不起,年方三旬,便離世而去。姜後死後,幽王益發沒了忌憚,耽於聲色,不理朝政。也是大商氣數將盡,朝中一班忠直老臣,相繼而亡。幽王另用三位紈絝子弟,公祭公與尹吉甫之子尹球,並列三公。三人盡是幽王少年好友,皆讒謅面諛之人,貪位慕祿之輩,惟王所欲,逢迎不暇。
卻說大夫褒晌,居與褒城,因上表幽王,惹怒了天子,被囚禁在朝歌大獄。自此諫淨路絕,賢豪解體。
那褒地有一農夫大,生有一女,取名褒。時年方一十四歲,倒象十六七歲及芨的模樣。更兼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一來大住居鄉僻,二來褒年紀幼小,所以雖有絕色,無人聘定。這個大,原來也是有來頭的人,當年商周大戰後,西歧敗亡,姬氏一門,差點死傷殆盡。唯有一幼子,乃是文王第四十一子遺留下來地一個私生子,因極少有人知道此事,方才逃過一劫。這個幼子遭逢大變,幸好身世不曾暴露,後來便遷到褒城居住,並留下大這一脈。
'。||束,不掩國色天姿。洪德為之驚豔,尋思道,“幽王喜好美色,若是進獻如此美人,正好救得父親脫離牢籠。”便與大講以布帛三百匹,兩天數十畝,買得褒回家。只以兄妹相稱,香湯沐浴,食以膏粱之味,飾以文繡之衣,教以禮數,攜至鎬京。
幽王見了褒,只見姿容態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際,光豔照人。龍顏大悅,後宮三千也比不得此女分毫。當即赦了褒響之罪,令回封底,並加俸祿千石。自此坐則疊股,立則並肩,飲則交杯,食則同器。一連十日不朝。
幽王自從得了褒,迷戀其色,居之瓊臺,約有三月,更不進後宮。褒姒卻是從父親那裡得知自家的老祖宗竟然是雄霸一方的諸侯,從小就被洗腦,長心以復仇為己任。這個褒姒雖然家道中落,出生鄉里,但是天生就心思靈巧。對於那些鉤心鬥角之事,稍微看得幾次,便能舉一反三。仗著幽王寵幸,使出些個翻雲覆雨的手段,三兩年間,便將那些將門之女、諸侯之裔一一打落馬下。
褒姒成了正宮娘娘,執掌後宮,無人敢攫其鋒。褒雖然出生低微,但她既聰慧又有遠見。進宮之後,有了便利,便如海綿進了水中,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她得了幽王寵愛,條件那是得天獨厚,人又聰明,學上一月便與別人一年差不多。數年下來,卻也是琴棋書畫,無一不曉,從此更得天子歡心。
可讓幽王始終不開心的是,褒姒從一個鄉里女子成為一國之母,有專席之寵,但是從未開顏一笑。幽王使出種種手段,討好與她,欲取其歡,召樂工嗚鍾擊鼓,品竹彈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