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部分(2 / 4)

小說:大穿越時代 作者:空白協議書

最快速度往南京城飛奔而去。但南京城內還是在清軍趕到之前,就已經變了天:以大明開國第一名將徐達的後人,魏國公徐弘基為首的南京勳貴,率領他們掌握的武裝力量悍然發動兵變,準備迎接崇禎皇帝入城。手頭兵微將寡的首輔周延儒,很快就被他們打得大敗。

當皇太極帶著五千辮子兵,一路緊趕慢趕地狂奔到南京城外的時候,作為內應的周延儒,也已經被倒戈的勳貴們逐出皇城,正率領少數親信逃到了太平門。而崇禎皇帝的御駕都已經過了大勝關!

面對這等危局,不肯服輸的皇太極,只好親自率領四千辮子兵,從周延儒還能控制的太平門進入南京市區,準備打垮發動兵變的南京勳貴,奪取皇城和南京城防,把崇禎帝的大軍拒之門外。同時又命令阿巴泰率領一千清軍騎兵擔任別動隊,從郊外繞到南京城西,盡一切可能阻滯崇禎帝的兵馬進城。

最終,皇太極的上述戰術目標,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得到了實現:雖然在一番激烈的廝殺之後,他成功地擊退了勳貴們的家丁,打進了南京皇城,控制了很大一片市區,但因為時間緊張的緣故,還是僅僅控制了不到一半的城門。另一邊,因為長途跋涉而早已疲憊不堪的清軍別動隊,也沒能攔住崇禎皇帝的六萬大軍,反而因為陷入不利地形的緣故,被打得損失慘重,連首領阿巴泰都在混戰之中受了重傷。

接下來,崇禎帝的兵馬大舉跨過秦淮河,透過南京西面的清涼門、聚寶門,源源不斷地進入市區,與南京勳貴掌握的殘兵匯合。到了這一刻,原本由東林黨一手操持的那個南京小朝廷,事實上已經是土崩瓦解,不復存在。在南京戰場的主角,從此只剩下了兩個:崇禎帝的明軍和皇太極的清軍。

——自從去年那場圍繞著北京城的激烈爭奪戰之後,這兩位彷彿命中註定的老對頭,此時又為了爭奪跟上一個戰場相距千里的南京城,而再一次投入了彼此全部的底牌,展開了最瘋狂的較量!

469。第469章 、南京!南京!(中)

第一百六十章、南京!南京!(中)

鋪天蓋地的熊熊戰火,正在金陵這座天下第一大都市裡燃燒!

昔日裡紙醉金迷、鶯歌燕舞的秦淮河上,漂滿了殘缺不全的屍體;原本應當書聲琅琅的國子監,被沖天的烈火燒成了一片白地,隆隆震動的火炮轟鳴,取代了大報恩寺的悠揚鐘聲。

面對著鮮血淋漓的刀槍和席捲而來的烈火,上百萬後知後覺的南京市民,駭然發現自己竟然一下子身處於戰場,不由得紛紛鬼哭狼嚎,抱頭鼠竄,但依舊成千上萬地死於兵戈和烈火之下。

而越來越多的軍隊,還在不斷開入這座目前全中國最大的城市,將一切的繁華盡數化為劫灰。

這場戰役的初期,明軍和清軍雙方都各自控制了半個南京城,在城內城外同時大打出手。

從兵力對比上看,崇禎皇帝從大勝關帶過來了五萬兵馬,加上南京城中明朝勳貴發動起來的親信家丁和武裝佃戶,合計有六萬餘人。而皇太極身邊的清軍只有區區五千人,再加上他的同盟軍,也就是東林君子們還能控制的少數殘餘死黨,總共最多不過六千人,在戰場上相當於是以一對十。

但是,崇禎皇帝的明軍雖有六萬之眾,其中卻包含了不少水分。因為這裡面不僅有魏國公等南京勳貴臨時發動起來的許多烏合之眾——比較能打的精銳家丁家將,畢竟只是少數,還有在蕪湖之戰收容的原南京朝廷兩萬降兵,其戰鬥力和忠誠心都十分堪憂。也就是說,六萬明軍裡面有將近一半都是湊數的。

即使是剩下的三萬多明軍裡面,也並非全都是能上陣的戰兵,而是把苦力雜役什麼的都算了進去。

另一邊,皇太極雖然最初只有六千人,但裡面卻有五千人是打慣了苦戰硬仗的八旗精銳。而且,他的後續部隊還在不斷從東邊的鎮江渡口趕過來增援。除此之外,皇太極還搶在崇禎皇帝派兵進城之前,就提前一步控制了南京皇城,這座矗立在南京市區內的城中之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搶到了戰場的地利。

但儘管如此,明軍的兵力優勢依然很明顯。而且,無論是江南水鄉的水稻田,還是金陵都會的狹窄街巷,都是極度不適合北方騎兵馳騁的地方,甚至連複雜一點的步兵方陣都排不出來,只能像市井流氓一樣亂糟糟地鬥毆。習慣於野戰破敵、鐵騎馳騁的清軍,顯然不怎麼適應這樣低技術含量的戰鬥。

為了激勵士氣,崇禎皇帝在正陽門上豎起黃羅傘蓋,親自持錘擂鼓,激勵將士奮勇殺敵。主帥盧象升則在南京地區歷史悠久的軍事要塞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