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部分(3 / 4)

小說:大穿越時代 作者:空白協議書

頭城遺址上,架起了手頭僅有的幾門重型火炮,猛烈轟擊清軍聚集的街區。而南京城內的市民,雖然對招致這場飛來橫禍的明清兩軍都深感憤懣,但是相對於熟悉的大明官軍而言,還是留著難看髮辮的女真韃子更加討厭一些,因此一旦尋找到機會,便對這些韃子群起而攻之。

而在極端混亂的巷戰之中,即使是手拿磚塊棍棒的婦女兒童,也有了用武之地。甭管你的功夫再高,丟過來一塊磚頭也能撂倒,看似不起眼的磚塊和棍棒,在小巷裡抽冷子偷襲起來還是蠻有力道的。

於是,隨著大批明軍的陸續入城,還有南京市民的群起圍攻,皇太極麾下的四千清軍儘管竭力廝殺,但還是被一點點地擠到了南京城外。原本被清軍控制的各處南京城門,也是一座接一座地相繼易主。

儘管皇太極不顧自己身為皇帝之尊,捨生忘死地在南京街巷間帶隊搏殺,就連胯下的戰馬都被打翻了兩匹,腦袋和背後更是先後捱了兩個花盆、一塊磚頭和一記悶棍,外加小半鍋煮沸的開水,最終被打得頭破血流、昏迷過去,但這種身先士卒的英勇表現,依然無法挽回清軍及其東林黨同盟者的頹勢。在一天一夜的混戰之後,明軍先是用火炮轟開了洪武門,攻入皇城,奪回了皇宮這個關鍵據點。然後又繼續壓縮殘餘清軍的活動空間,一度將皇太極圍困在神策門附近。當清軍形勢最危急的時候,皇太極本人昏迷不醒,身邊只有不到一百個衛士,左右侍從都已經給他剃了光頭,換上僧衣,準備設法護送他化妝成和尚潛逃了。

然而,由於崇禎皇帝的水師力量相對單薄,無法切斷長江航路,導致之前已經集結在江北揚州的清軍,始終在源源不斷地渡江來援。而皇太極為了奪取江南也是發了狠,一口氣押上了大清帝國的幾乎全部賭本。除了留下多爾袞三兄弟的正白、鑲白兩旗兵馬,負責留守徐州和魯南的後方大本營之外,其餘六個旗的滿洲大兵,還有剩餘的漢軍旗、蒙軍旗等等,以及還肯聽話的各路漢地降兵,統統都被他拉到了江南這邊來!

就這樣,由於明軍沒能在短時間內殲滅皇太極的清軍先頭部隊,隨著一支又一支清軍從鎮江相繼趕到,南京的戰場形勢又漸漸地再一次開始了逆轉。一度形成的神策門包圍圈,又被後援清軍衝開,而皇太極也轉危為安。再接下來,從玄武湖、幕府山、到鐘山的明孝陵,都成了兩軍激烈拉鋸的戰場。

隨著速決戰的妄想破產,毫無章法的混亂戰鬥持續了一天又一天,一座又一座精美的寺廟或宅邸被燒成白地,明軍雖然依舊佔著上風,但始終無法取得全勝,甚至一直不能控制住整座南京城。

由於南京皇宮距離雙方反覆爭奪的戰場前線太近,而且已經在戰火中變得殘破不堪,崇禎帝只得在鐘山的明孝陵設立了御營,一邊祈禱朱元璋的在天之靈保佑自己,一邊繼續指揮這場漫長而艱苦的戰鬥。而皇太極則在幕府山腳下的燕子磯立下大營,對著八旗將士指天發誓,這一次不拿下南京就決不罷休!

需要注意的是,皇太極的清軍雖然是外來的客軍,但在江南這片地方也不是沒有支持者——就像尋死的人,如果一次自殺失敗,通常就沒有勇氣立即開始第二次自殺一樣。原本已經對局勢灰心絕望的東林黨人,看到清軍大舉南下,來找他們算賬的崇禎皇帝似乎未必能坐得上金鑾殿,於是又紛紛心思浮動起來。

其中,此次“借師助剿”的兩個主謀,首輔周延儒和他的學生張溥,一個在南京戰場為清軍指點地理、籌集糧秣,一個在鎮江渡口督促水師船隻,從江北的揚州轉運清軍兵馬。而其他一些還沒有跑遠的東林君子,也紛紛站了出來,雖然南京朝廷下屬的正規軍已經全垮了,但這些人憑著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還是很快組織起了一票烏合之眾,前來南京戰場上幫助“大清友邦”,順便到南京城裡搶點兒東西。

不過,東林黨固然是江南的地頭蛇,但如今的崇禎皇帝,同樣也不算是外來戶。

在發現這些滿口道德文章的東林君子,居然再一次重新整理了他們的下限,以至於不惜投靠韃子,也要跟自己這個正統天子作對到底之後,這位穿越版的崇禎皇帝陛下頓時暴跳如雷,於是一邊向湖廣和江西的後方催討援兵,一邊立刻召來已經投靠他的南京勳貴,還有倒戈歸順的地方官員,要他們發動鄉民,討伐東林逆黨,所獲財富女子儘可以自取之。結果,就很快導致了戰爭規模和戰爭範圍的急劇擴大化。

——江南的東林黨在這些年固然已經是搞得無父無君、目無朝綱,甚至像同時期的波蘭農莊主們一樣崇尚地主階級自由化。但崇禎皇帝代表的大明朝廷二百年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