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真不知會是如何想法。”
一直嘮叨到這裡,錢謙益才總算是進入了今日的正題,“……如今韃虜橫行江南、倒行逆施,又有周玉繩(周延儒)等一干奸賊為虎作倀,其心可誅!其所作所為,簡直令人髮指。我等皆是大難臨頭,還請諸位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商討出一個對策。唯願江南澄清有日,老朽也可在拂水山莊頤養天年……”
看到錢謙益這位東林魁首表現的如此謙遜,諸位江南縉紳士子,頓時都是一臉的意氣昂揚,“……我輩身在儒林,自束髮起,讀聖賢書,為國捐軀,為民請命,乃是份內之事!豈有推辭之理?”
可問題是,面對著“大清王師”的鐵騎和刀槍,這幫自命不凡的讀書人又能拿出什麼辦法呢?
論起胡攪蠻纏、搬弄是非,乃至於擺破靴陣恐嚇明朝官府,他們或許都是一把好手。但人家八旗大爺根本不和你講道理,直接拿刀子砍過來,要搶了你的田園府邸、金銀財寶,你就是再會說話又有何用?
確實,他們江南東林黨人之前權勢滔天,在大明天下的朝野之中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甚至可以拿捏住大明皇帝為己所用。可如今連朝廷都沒了,大明似乎也快完了,他們的這些人脈關係又有何用?
當然,他們也可以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去南京勸說那位蠻夷皇帝“迷途知返”,回到善待縉紳的“正道”上來。但聽說之前已經有不少狂生這樣試過,結果不是被當場砍了腦袋,就是被髮配為奴!
總之,這一干讀書人在虎丘商量來商量去,最後發現眼下唯一稍微有點可行性的辦法,就是發動他們的家丁佃戶,在江南尚未陷落的各個府縣組織義兵,抵禦那些想要把江南人貶為奴隸的殘暴北虜——雖然這樣的烏合之眾,肯定沒法在野外佈陣作戰,但若是據守城池,以拖待變,或許還有幾分轉機。
於是,諸位蘇州縉紳便準備在虎丘成立一個“抵抗者同盟”,領導江南的抗清自救大局。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準備取名為“正氣盟”。原本眾人打算推舉名滿天下的錢謙益擔任盟主,但錢謙益立刻表示自己年老體衰,精力不濟,恐怕難以擔當此等大任,提議由他的學生瞿式耜擔任盟主。
錢謙益的該項提議,立刻得到了集體透過。瞿式耜稍微推辭了一番,便正式就任“正氣盟”的盟主,主持此次“江南救亡大會”,隨即又推舉出副盟主五人,元老二十餘人……如是討論了足足一個時辰,總算是初步定下了整個“正氣盟”的組織結構,但具體的兵馬和軍械究竟從哪兒來,暫時卻還沒有著落……
另一邊,正當眾人在千人石上指點江山之際,通往虎丘的山門外,卻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第474章 、蘇州十日
第一百六十五章、蘇州十日
正當錢謙益、瞿式耜等一干江南名士、縉紳世家,正在虎丘千人石上高談闊論抗清救亡之策的時候,虎丘山門外的一座石橋上,卻有群人正在一邊推推嚷嚷,一邊扯著喉嚨,彼此爭吵。
雖然早有人預先在橋頭豎起了“閒雜人等止步”的牌子,但門外的人顯然沒把這警告當成一回事。
只見一名身材瘦小,面貌俊秀的儒服少年,正對著把守石橋的一干復社士子,橫眉怒道:“……讓開!這虎丘乃是天下名勝,又不是你們自家的祖產,你們來得,別人怎麼卻來不得?”
而絡繹趕到石橋邊的旁人,聽得這位少年說得有理,即使原本沒打算進去瞧熱鬧的,一時間也紛紛掄起拳頭,叫喊助威起來:“……是呀!這虎丘又不是你們自家的私產,怎能這般隨意霸佔了呢!”
那奉命守門的中年書生,看著自己似乎要犯了眾怒,只得連連作揖道:“……大夥兒不要鬧了,我們佔用虎丘乃是要討論天下大事,山上地方有限,容不下再多的人,怕出了什麼意外,還請大夥兒海涵。”
“……不行!這不是瞧不起我們麼?所謂天下大事,匹夫有責,為何不讓我等一起上去議論!如今時局大亂,韃虜狼子野心,荼毒江南,蘇州也是危在旦夕。此等性命攸關之事,豈能只憑爾等擅專獨斷?”
然而那領頭闖門的少年,卻是得理不讓人,見有人助陣,底氣更足,竟抬起頭來,朗聲吆喝道:“……反正我是一定要聽聽諸位先生們的對策!腳長在自家身上,被擠得失足落崖也是天意,哪個要你們管了?”
“……我們也是一片好意……”守門的中年書生見橋邊的人越聚越多,那領頭的俊俏少年又一味胡攪蠻纏,不禁有些驚慌。那少年卻趁機湊過來喊道:“……讓不讓過去?若要再阻攔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