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2 / 4)

小說:大穿越時代 作者:空白協議書

給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身份:大明新任香山知縣。名字則是被換上了他的本名:劉朝佐。

如今的時間是崇禎四年十二月末,至於他目前所處的地方乃是澳門。

然後,透過行李中翻出來的這本日記,劉朝佐好不容易才搞明白,本時空的自己為啥在快過年的時候,還要跑到澳門來——此時的澳門也在香山縣治下,囊中羞澀的劉朝佐縣太爺是來向葡萄牙人收租金的!

——按照日記上的描述,劉朝佐乃是舉人出身。雖然不是更上一級的進士,但大明的舉人就已經可以稱為老爺,具備了授官的資格。比如嘉靖年間的名臣海瑞海筆架,就是以舉人的身份,放了淳安縣的教諭。

不過一般來說,舉人授官的路,比考科舉要得窄多,而且得官不容易,位置也不會太好。這時候就得要考驗一個人基本素質——是做一個有官無職的虛銜官,還是做一個手握印把子的實權官,又或者在京師裡侯缺坐冷板凳,一直坐到地老天荒,就要看你會不會做人,或者說有沒有本錢做人了。

大明的舉人屬於縉紳之列,享有免稅免役等諸多特權。縱然原本是個寄居破廟的窮書生,一旦中舉就有大批鄉民帶著土地來“投獻”,按說是不會有什麼窮舉人的。劉朝佐當然也不是窮人,可是京中跑官的行情實在厲害,為了活動一個縣令下來,劉朝佐的花銷實在不小,連老家的田地都賣了個精光。虧得他父母雙亡,又無兄弟姐妹,家中無人需要贍養,否則族中長老都要舉著柺杖來打他的脊樑骨,罵他敗家了。

在北京城中蹉跎多日,好不容易官職下來了,卻是在大明帝國另一端的廣東香山縣知縣!這個官職讓劉朝佐大失所望:明朝的廣東香山,可不是後世寸土寸金的經濟特區,而是一等一的窮地。明《永樂大典》載:“香山為邑,海中一島耳,其地最狹,其民最貧。”這地方從宋朝開始就是下等縣,屬於有著悠久傳統的窮困邊區。換句話說,是個沒什麼油水可撈的地方,買了這裡的知縣,天曉得什麼時候才能回本?!

但不管怎麼樣,既然到手了一個知縣的職位,就沒有不上任的道理。於是,劉朝佐只好打點包裹,踏上了艱苦卓絕的漫漫赴任之路——原本從京師到香山,沿途都有驛站,劉大人可以省下路費不花錢。偏偏如今卻是崇禎皇爺當朝,剛剛下詔裁撤了天下驛站。這不僅導致陝北出了個大名鼎鼎的下崗驛卒闖王李自成,也給劉朝佐的上任之路平添了無數艱難:一路上的吃喝拉撒、車船住宿,統統都要自己掏腰包!而劉朝佐原本就把身邊幾乎所有的銀兩用在了買官上,結果還沒走到山東,就已是身無分文、囊空如洗了。

幸好,從北京到廣東,沿途有這麼多地方衙門,他身為舉人,是可以與各地的掌印官去敘一敘交情,談一談文字,最後再搞點錢花的。這一路千里迢迢的秋風打下去,至少還不會在半路上餓死。

雖然這種行為與乞丐十分相近,差別不過是街邊乞兒穿破衣,舉人老爺穿直裰而已。可是走投無路之下,劉朝佐又能有什麼辦法?只好一路上鍥而不捨,不顧各地官員的冷嘲熱諷,走一路,要一路,以文明乞討的方式,踏上了漫漫求官路——若是遇到慷慨的官員,大概能討到一二兩銀子,若是遇到吝嗇的,就得做好吃閉門羹的心理準備……更倒黴的是,此時已是明末亂世,從陝北到山東再到兩淮,整個長江以北就沒什麼平安的地方,劉朝佐在赴任路上,遇到的山賊土匪流寇真是一撥接著一撥,幾個心腹小廝都或中途失散,或捲款逃亡,最後只剩下他孤身一人,憑著極端頑強的意志,總算是走到了這條長征路的盡頭。

等到他好不容易趕到香山縣的時候,已是十二月下旬,縣衙裡都封印休年假了。更要命的是,劉朝佐此時已經身無分文,除了一身官服之外,連衣服行李都典當得差不多了。虧得衙門小吏聞訊趕來之後,看著縣令大人這般落魄模樣,立刻湊錢請他吃了頓接風酒,否則這位劉老爺還真有餓暈在衙門的危險!

只是一頓飽飯管不了多久,劉老爺接下來的日子還不知該怎麼過。

雖然香山縣衙的府庫裡還有點兒錢糧,但如今已是年底封衙之時,按規矩一般要過了年才能動用。而劉朝佐如今連飯錢都沒著落,實在熬不過這個新年,偏生他又初來乍到,膽子也小,不敢隨意壞了規矩。想要找幾個大戶打秋風吧!也沒個合適的名頭。幸好他一路行乞上任,早已掉光了節操,根本顧不得什麼體面和威風了,索性就在宴席上羞羞答答地表示,本老爺如今錢財不湊手,諸位能否暫借幾個銀子?

諸位衙門小吏一聽,哪裡不知道這銀子掏出來之後,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