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部分(1 / 4)

小說:大穿越時代 作者:空白協議書

與此同時,根據間諜的秘報,在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還悄然出現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龐大身影……

至此,在國際舞臺之中,又有幾塊新的多米諾骨牌相繼倒下,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美洲戰場正式開闢!

——致命的戰火和硝煙,終於降臨到了被兩洋庇護的美洲新世界,這片人類社會最後的淨土之上!

※※※※※※※※※※※※※※※※※※※※※※※※※※※

PS:關於臺灣藍營向大陸果粉募捐籌款發工資的事,經辦人表示純屬某些不長腦子的大佬胡說八道,根據法規是不允許接受大陸捐款的,他接下來必須依法辦事——說得好像真有人會捐款過來似的。

另外,最近才得知,金庸、瓊瑤和徐志摩居然都是親戚——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瓊瑤的表舅。哎,這民國文化人的圈子可真是夠小的。另外這金大師似乎對徐志摩很是痛恨,把徐志摩的筆名雲中鶴給搞成了《天龍八部》裡面的四大惡人之一,著名的採花賊。不過考慮徐志摩的花心名聲,好像還挺貼切的。(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九章、南美洲驚變(上)

第一百二十九章、南美洲驚變(上)

在遙遠的南美洲西南部,有一個神奇的國度——智利。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個國家(不包括南極的話),跟各個文明中心地域之間,都有著難以逾越的地理障礙。從地圖上看,智利就像一根細長的竹杆,夾在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脈之間。這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達4270公里,而東西平均寬度只有180公里。它位於熱帶雨林廣佈的南美洲,有著長長的海岸線,也擁有著被稱為“世界旱極”的阿塔卡馬沙漠。

智利這個詞的原意是“世界的盡頭”,這是因為殖民地時期的智利被侷限在沙漠以南和比奧比奧河以北,對宗主國來說是一個遙遠而相對隔絕的地方,而當時的智利並沒有發現像墨西哥和秘魯那樣豐富的貴金屬礦藏,因而並沒有得到宗主國的重視。此外,智利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境內頻繁地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

不過,雖然位置偏僻而形狀奇特,但智利絕不是個貧弱的國家,正是這樣特殊的地理結構和歷史原因,造就了智利人的堅韌性格以及求知好學的傳統,還有較強的自治能力,而且為他們抵禦外來入侵者提供了一種天然屏障。當然,大自然也有對智利的獨特饋贈,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得智利擁有了堅實的經濟支柱,它的銅礦資料佔世界儲量的四分之一,它還是世界上出產天然硝石最多的國家;智利還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

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智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也讓曾經偏遠貧弱的智利,有了在戰爭中爭霸的基礎條件——作為南美洲為數不多的好戰國度,智利自從建國以來就窮兵黷武、不斷北伐,連番攻打玻利維亞和秘魯,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海戰和陸戰勝利,版圖向北擴張了數百公里,被譽為“南美洲的英國人”。

然而,在美國這樣的巨無霸面前,智利這個南美小強的實力就有點不夠看了。雖然在十九世紀末期,智利曾經擁有過整個美洲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噸位和戰鬥力都在當時的美國海軍之上。但隨著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全球列強造艦競賽轟轟烈烈地展開,當美國人組織“大白艦隊”環球航行示威的時候,昔日曾經風光一時的智利海軍,卻由於缺乏自行建造戰艦的工業實力,而迅速落後,變成了不起眼的小角色。

再接下來,隨著門羅主義的推行和美國實力的急劇膨脹,智利跟其它的南美小夥伴們一樣,逐漸淪為了美國人的後院和經濟殖民地。到了二戰時期,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之下,智利也跟著對德意日法西斯政權宣戰,加入了盟軍陣營——原本只是想要跟著湊湊熱鬧,賺個戰勝國頭銜回來顯擺一下的。然而,戰局的發展卻遠比智利人想象得更加殘酷和血腥,打完了外強中乾的德國和義大利,接下來又得跟蘇聯人幹仗。

在空前殘酷的戰爭之中,智利海軍的艦艇和水兵基本都被美國太平洋艦隊強行徵用,並且在南太平洋的一系列戰事之中消耗殆盡。而前後二十多萬跟隨美國參加世界大戰的智利陸軍,也在太平洋、日本、北非、歐洲、中東的一系列海外戰事之中幾乎全軍覆沒,平均一千個人裡面才有一個人能夠活著回來。

而智利國內為了支援這場戰爭的開銷,也是一再提高賦稅,壓榨得國民苦不堪言。雖然美國給了智利政府不少貸款和資助,但是在戰時物資管制的情況下,這些美元貸款除了用於投資之外,根本是什麼都買不來。

眼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