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我們一起上清華 作者:嘟嘟

“無業青年”,這樣的結局對大多數同學而言最好還是能避免則避免。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溫暖的“家”(1)

被分入這個寢室可以算高中三年中最大的幸運。這個溫馨的“窩”,給我帶來的不只是安慰、支援。這三個我曾“仰慕”多時、久聞大名的室友,在兩年裡深深地影響了我。從學習到生活,走出校門時,寢室已經在我身上留下了永難消泯的痕跡。

Reading Time

讀書,這算是寢室的一個光榮傳統。

從高二開始,回寢室很少帶作業、教科書。尤其晚上,一回到寢室裡便是讀書時間,各樣文章皆來者不拒。這個習慣堅持了很久,雖然高三僅有的休息時間裡都各自忙著趕作業,練字,背書,回到寢室也會盡量看些課外的書。儘管此時“看書”已經被賦予了“積累作文材料”的使命,但閱讀帶來的輕鬆從未減退。

四人看書的口味相差很大。我幾乎不接觸譯文類的東西,總覺得文辭不暢,讀起來拗口,書架上除了《九州》雜誌便是古文詩詞。張晨、伍丹兩人在書的選擇上倒很是一致,從高二時的雨果到後來的林達,頗有些同步更新的感覺。思韻的感性特色在閱讀上仍然不減,席慕容的詩作、各樣的散文,情感細膩且容易產生共鳴。

寢室裡的閱讀時間,在高二是對思想的豐富,在高三則是對大腦的拯救。後半期裡,解決學習問題已不及初進高三時急切,起初的午間晚間儘量不交談的計劃也未能持久,閱讀在此時便有了新的定義。成天背書答題,全是跟文字打交道,只能靠數學來刺激下大腦,久而久之,只覺得腦子如鏽蝕了一般,根本不能再主動去想課本以外的東西。或許這便是高三文科生的典型表現,哪怕在日常的隨意交流中脫口而出的都是“搶飯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盆地多夜雨,白天我懶得帶傘”“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件衣服等我瘦了就能穿了”。如此下去,等到高考完,怕真的要變成淺薄無知的人了。只能依靠閱讀來拯救大腦,讓遠去的人文氣息和深刻思想回歸生活。

於我而言,積累作文材料倒非緊迫工作,讓頭腦保持思考才是首要目標。起初是《蘇菲的世界》一類淺顯的哲學書,後來大腦實在太疲勞,背完歷史書下來見到文字就想罷工,更別提思考深奧的論題了,於是閱讀便轉向了詩詞古文。書架上一直放了幾本中華書局的豎排本,靡麗如花的繁體字,看起來雖然有些費眼,卻能讓我在極短的時間裡平靜下來。古人的深刻、文人的風骨、縝密的文理、細膩的情思,總能透過薄薄的紙頁傳至我心。在追求看似光輝的“前途”、“未來”的同時,能有一時半刻來和古人對話,關乎內心,尋找真實的嚮往,彷彿步入清淨的山水之間,眼前滿是思想的蔥蘢綠意,實在是充實而幸福。

但除此之外,仍有不少急功近利的做法,尤以看作文書為典型。放在高三這樣一個迫切需要解決“考試矛盾”的時間,參考作文書未嘗不可,除此而外,看作文書著實只能禁錮思想,讓自己學成“新八股”。我高三用過的兩本作文書,全都是伍丹推薦和幫我買的,有個作文材料集她甚至直接買好分給我們一人一本,著實讓我受益匪淺。寢室裡大家都習慣於相互推薦書,我熱衷的“九州設定”、伍丹仰慕讚歎不已的安東尼·羅賓、張晨看到的F1中奇特的記者招待會、思韻發掘出的席慕容經典詩句,甚至是學習用的參考資料,大大小小,零零碎碎,兩年裡我們都在不斷地“互通有無”,任何有價值的資料都在共享。如同分享美酒一般,一同品鑑好文章帶給了我們難以言喻的快樂,找書上也省去了很多彎路,切實實現著“資源最佳化配置”。

在高考的競爭中,同班同學很難成為直接的對手——在幾十萬考生中,同學和你考分相近、填報相同志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沒有一個充滿高手的大環境,自己的潛力也無法得到最大的發揮。與其做暗中使絆兒或是藏起資料一類小兒科的無聊事,不如一起享受共同奮鬥的快樂。有足夠的勇氣接受挑戰,有足夠的胸襟欣賞勝利者,這恐怕比老死不相往來更能被視作成功的前奏。

。。

溫暖的“家”(2)

交流,還是交流

“臥談”是每個寢室都少不了的,我們也沒能例外。

從高二開始,“臥談”中很多次地涉及到了關於未來選擇的話題。從專業、職業到對生活的構想,每一步都被我們討論過多次。到了高三,要怎樣選擇已經無需多談了,但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大至保送哪裡,小至怎樣背書,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