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3 / 4)

小說:篡清 作者:曾氏六合網

坐下。

就是殺了他譚嗣同,他也不願意這等和約出自他手!尤其是他還掛著和談欽差副使的名義!可是真的要做出事情來,在不到被逼至絕境的時候。和後黨如此絕裂,那麼在北中國的殘局,就更加不可收拾!後黨也許成事不成,但是敗事絕對有餘!如果真採用了康有為的建議,那麼改良重新整理的大事業,就要搖身一變,成為黨爭。越是末世,這黨爭起來越是不死不休,到時候,他毅然北上的一番苦心,就要付諸流水!

個人生死是小,國家氣運如何是大!放在兩年前,他也許就和康有為一樣,勃然而起。但是兩年後,看著徐一凡一路走來的軌跡。他已經想得更深更多。做事情,絕不能完全憑藉意氣!

他和徐一凡分道揚鑣,最根本之處,就是採用如何的方式改變這個國家。徐一凡要由地方而中樞,徹底將大清推倒。而他卻怕這樣難免藩鎮之禍,火焰燃起,沒有幾十年無法善後,列強環逼如此,如何能有這善後的時間?在他看來,惟一可行辦法,就是進入中樞,採用東鄰日本明治維新之成法,扶植皇室威權,由上而下,重新整理改良。如果皇室威權可立,徐一凡未嘗不能變化為日本維新時薩摩長州那樣的助力,他們兄弟二人,還可以再度攜手……如果這番大業,卻變成黨爭。這中樞威權振作,又從何談起?

他一直在維持,一直在想用自己的誠意說服別人,不斷的寫信,不斷的低聲下氣去拜會後黨重臣,尤其是世鐸。往日書生意氣,已經收起得乾乾淨淨……可是到了最後,等到的卻是這一紙很有可能成為現實的屈辱和約!如果不是徐一凡在兩江如此咄咄逼人行事,朝廷也許不會急著趕緊了結對日戰事,好專力向南。可是如果不是徐一凡,只怕這在天津坐下來談判的局面都爭取不來……徐一凡是對是錯,他已經理不清楚了。難道到了最後,真的只能採取康有為的辦法,用激烈決絕的手段,來應對後黨這些誤國庸臣?

只怕自己為了滅火而來,到了最後,一場更大的火焰,卻由自己親手點燃!

譚嗣同雙手捂著臉,癱坐在椅子上。久久不作一聲。康有為只是冷冷的看著他,書房裡面一片死一般的寂靜。到了最後,還是他們當中最老成的楊銳低聲道:“復生,事已至此,我們如果想做一點事情出來,恐怕南海所說的,已經是惟一選擇了……我瞧著,文大人不斷寫信過來,吐露內情,只怕也有皇上在背後,說不定,正是皇上想……”

這一句話說出,楊銳就知道自己失言,趕緊扭過臉去,咳嗽兩聲。捂著臉出神的譚嗣同霍的一下站起,林旭激動得鼻翼不住賁張,只有康有為,還在那裡微微冷笑。

譚嗣同臉色鐵青,狠狠的看了楊銳一眼,他胸口劇烈起伏。似乎有很多話,馬上就要噴湧而出!

到了最後,卻只是一聲長長的嘆息:“……這個時候,譚某隻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再勸勸,再求一下。杜鵑啼血,也許會有石人落淚……如果不成,南海,那就到時候再說吧!譚某現在方寸已亂,和約未定之前,什麼也別對我說,我什麼也不想聽!”

說罷。譚嗣同跌跌撞撞的出門而去,且行且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的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我又為的是什麼?是什麼?”

書房當中,楊銳和林旭都已經動容,譚嗣同的苦悶,似乎也說到了他們的心底!

只有康有為神色不動,傲然高坐。

“大帥,玉昆已經離開江寧城了。一艘小舟,從人不過七八名。上船之前,就躲在轎子裡面不敢露面……”

袁世凱恭謹的微微彎腰,在簽押房內向徐一凡低聲稟報著事情。

說是簽押房,其實說是徐一凡的辦公室更恰當。以前督署的簽押房,是總督聘請幕僚所在的場所。一切庶務,基本都是這些幕僚老夫子在料理,總督不過拱手而已。不遇到特別重大的事情,不會到簽押房來商量事情。滿清的方行政,就是如此,當官的吟風弄月,交往應酬,甚至嫖堂子抽大煙的時間,遠遠超過幹正事兒的時間。國家大事,都是私人聘請,不對政府負責的幕僚們上下其手。

徐一凡卻不一樣,他沒有私人的幕僚,麾下各有職司,對各自的工作範圍負責。匯總於他處,他也最討厭手下不幹正事,弄一幫沒有名義,無責任可追究,偏偏又有巨大行政權力的幕僚老夫子在手底下。他的團體,也是整個大清唯一沒有紹興師爺遊幕期間的勢力。

沒有了這些灰色的中間層級,徐一凡的團體,雖然人手少,倒是令行禁止,反應迅速,運轉起來靈活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