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要不是徐一凡異軍突起,大清朝就發現,自己連基本的動員能力都喪失了!現在專力以保北方,留中樞威權以鎮南方,維持住局面,還算是理智清醒的決策。不過再正確的決策,讓現在末世景象十足的朝廷執行起來,也準保笑話百出。
譚嗣同慨然站起:“世大人,朝廷信任,譚某感謝不置。下官和徐一凡的確曾情同兄弟,但是他若有一兵一卒北進一步,則譚某和他恩斷義絕,且將與他周旋到底!正因為時勢危急,我們才更要和出一個樣子出來!對日和約若揚眉吐氣,則中樞威權則重了一分。只要威權還在,徐一凡就不敢動別樣心思!咱們在北,他在南面,咱們力量空虛,徐一凡有所忌憚,既然不能開兵打仗,就是要爭奪人心啊!改良重新整理振作,只要朝廷強起來了,徐一凡要不就做朝廷純臣,要不就只有失勢!時代不同了啊,世大人!”
譚嗣同說得杜鵑啼血,連心窩子都掏了出來。世鐸卻是覺得自己話已經說到位了,真論起來,為了維持這個局面,還有點失了他大臣風度呢。他微笑著捧起茶碗:“不同,是!不同了!將來的事兒,咱們將來再說……今兒本王大臣就要發照會,立刻和談,譚大人和康大人都是能員,一切都要拜託二位……不知道二位有個什麼章程沒有?”
世鐸的態度,真把譚嗣同的慷慨激昂憋得有點內傷。他深深吸口氣才緩過來,真有點滿腔抱負熱情,卻不知道向何處灑去的悲涼!
“章程,無非就是日本全面撤軍,朝鮮不留一兵一卒,日本賠償我大清軍費死傷撫卹,若時勢可恃,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