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3 / 4)

小說:重生之超級強國 作者:京文

農民工其實也是做的這些事,但那是市場的手段、自發的情形,如果有政府力主推動,既不失為政府的一項德政工程,又為華夏農民增收找到了一條路徑。

趙無極也不是沒有想過鳳山的經驗。鳳山經驗的推廣應該有很好的效果,但前提是市場要啟用起來,譬如鳳山豆乾合作社,完全是打了一個時間差,提前在市場形成了效應與口碑。事實上,在鳳山之後,也有很多鄉鎮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可是,他們搞的類似機構其效果並不明顯,或者小打小鬧也行,但要想發大財卻難。

此外,像鳳山的山珍,其道理也一樣。後世的人工木耳產量很大,而且在華夏形成了一項重要的產業,但那同樣得依賴於市場的培育。而且種木耳的農民,也只有形成相當的規模,成為所謂的種養殖業大戶,才有可能獲得相應的效益,否則,還不如出去打工。

有一個建議,趙無極認為自己提得非常好,那就是土地問題。趙無極的建議是農民的土地作為承包地,或者作為集體土地,一旦成為商業用地之後,其溢價部分,應該充分考慮到農民的“分紅”比例,而不是以幾千塊錢一畝從農民手中強行收購。

或許,這個世界上只有趙無極才明白,此時農民賣一畝地收了幾千元,好像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但農民由於不善於經營,這幾千塊錢要麼拿去喝酒,要麼拿去打牌,很快,這群人就會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失地農民”,生活無依無靠。

事實上,在任何一座城市新建商品房或相關的城市設施時,都會有大量的零散的附屬的商業設施,而這一部分商業設施,建設成本很低,但這部分設施的“分紅”,卻足夠養活失地農民及其家人了。(未完待續。。)

ps: 臥槽,這個月不好意思。接下來的時間,星辰努力碼字吧,爭取本月更新達到12萬字(整數),免得完本獎受到影響。

504章 委託培養

如果有人統計過華夏經濟發展以及城市化程序的相關資料,人們就會明白,在華夏的經濟高速發展的三十多年裡,農民做出的犧牲最多。

當然,任何國家的城市化程序,農民都會面臨一個背井離鄉的問題。不過,有些國家和地區在這一過程中,卻儘可能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譬如海峽對面的那座小島,無論是現在還是農民的農民,或者已經進城了的上一代農民和二代農民,他們的利益都是得到了充分保證的。

華夏的農民是絕對的弱勢群體,而且還抱著“民不與官鬥”的傳統思想,可謂是溫良恭儉讓的典型,非常有利於統治與管理。但這絕不是犧牲農民利益的理由。

此外,趙無極關於如何保護農民的利益還有一些建議。譬如礦山,華夏的國法規定礦山屬於國有,這本沒有錯。但是,國有並不等於身居礦山之處的農民得不到一點利益吧?

因此,趙無極建議道:大型礦山由國家主持開發非常有必要,但在利益分配時,要考慮到當地農民的利益,大型和超大型礦山的利益分配,適宜以市或縣境內的農民為受益範圍;中型礦山的開發,適宜以縣或鄉境內的農民為受益範圍;

而小型礦山,趙無極則直接建議,其受益物件為鄉範圍的全體農民,至於開發問題,完全可以交給市場來運作,國家只是對其產業、安全等進行政策或法規上的管理最好。

至於微型礦山,則以村為受益物件為最好,因為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其實是以村為單位的。

大中型礦山的農民受益問題,是指國家在收取資源稅時,要考慮到農民的利益,要一次性直接將收益分給農民,而不是給當地政府。

至於政府如何從大型礦山中獲得收益,華夏並不缺少這方面的政策。各類稅費,向來是中央與地方分成的,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從中受益。

這樣的建議聽起來似乎有點天方夜譚,但實際上擁有極強的操作性。農民一次性的收益,也並不是指的現金,它可以是某項產業的“股份”,可以定期和長期分紅。

對於如何讓農民介入市場化運作,趙無極也提了一些建議。那就是農民的固定資產,譬如公路邊的一幢磚瓦房,只要其還另有房屋。可以允許其作為固定資產向銀行貸款,以獲得商業上的啟動資金。

雖然這樣做比較麻煩,但政策上應該有這樣的考慮。至於其中的風險,肯定是有的,不過是操作層面的風險罷了。而且,農民也只有經歷過商業風險,才會成為新的商業時代的人才。

再說,作為政府,怎麼能怕麻煩呢。

此前的那些建議。多是關於民生的,而且也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