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中年人壓力特大。但是,在華夏這種情況非常少見,自20世紀以來,華夏的這種活動多以青年學生為主,至於其他社會人群,就很少參與了,即便他們對社會的牢騷比誰都多,但他們卻懂得了“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道理。
在參觀到曼哈頓區時。青年代表團的成員們,終於被那森林一般的高樓給驚呆了!
“住那麼高的樓,害不害怕啊?”
“要是一座樓突然倒下來,肯定會砸著另一座樓的。”
“哎呀。我要是在曼哈頓有一套房子就好了。”
“你數一數,那幢樓房有多少層?”
不論男女,都充滿著驚奇,都在嘰嘰喳喳的議論。這完全是一群現代版的“劉姥姥”啊。
趙無極到沒與這些人一道嘰嘰喳喳,他想到後世看到的一個資料,米國人的人均能源消耗為世界最高。就住房面積來說,米國人均住房面積高達62平米,也即說一個普通的3口之家,其住房面積少了180米的面積就在平均數之下,在平均數之下,就屬於“窮人”。
而且,米國人很少像後世的華夏那樣,都是三口之家,在米國,一對夫妻生育兩個三個子女是很平常的事情,當然,也只有生養一個的。譬如五口之家的米國白領,他們的住房基本上應該在300平米以上,才算是“脫貧”。
這個標準,趙無極無意去評價好壞。但是,米國人這種奢華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