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造船等本國工業的手段。要不然,廉價的進口商品就會摧毀這些工業。對李斯特來說,國家必須發展民族工業,才能提高就業、穩定價格以及發展新的製造業和農業技術。①
在亞當?斯密看來,每個人傾向於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並由此促進了所有人的利益。國家干預市場和關心本國人民的福利是錯誤的。他的“自由放任”經濟學理論把保護主義視為愚蠢的做法:只要可能,個人就應該能夠購買最便宜的產品,這將給國家帶來繁榮和財富。①
在李斯特看來,財富不僅僅是所佔有的財富,更是生產力。如果一個人的消費超出了他的產出,那麼他就是窮人。因此,創造財富的能力比財富本身更為重要,並且這對一個國家來說尤為正確。他把人力資本當作生產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創造性將會使一個國家更富裕、更強大和更繁榮。這個最重要的財富因素“從簡單的交換價值來看是無法解釋的”。①
由於大英帝國的自由貿易霸權,英國成為一個商業國家,它的工業缺乏技術上的投資。在最受尊重的英國作家約瑟夫?凱(Joseph Kay)看來,在英國這個亞當?斯密和自由貿易的大地上,“貴族比世界其他國家都更富有和強大;與歐洲其他國家的窮人相比,英國的窮人受到的壓迫更多,更加貧困,數量更加龐大,無神論傾向更加強烈,並且所受的教育也更加可憐”。①另一方面,在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