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一點,就能夠加強軍事化教育,以求達到文武並進,因為軍事和政治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這就在無形中就大大的提高了武將的地位,增加了軍事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這第一戰,宣告儒學勝利,儒學的戰爭思想比墨學要更加實際一些,兼愛、非攻過於理想化。
儒生是歡天喜地呀!
殊不知這一輪番爭論,儒學的戰爭思想在無形中融入了很多的新東西,其中最關鍵的是,評論戰爭,是以國民的利益至上,而不是道德至上了。
其實在當今的儒學中,已經不是孔子當初提出的那種戰爭思想,那些士大夫幾乎都是一味的反戰,你打別人,反戰,別人打你,同樣也是反戰,別人打你,你得賠償求和,如果你打贏了,你也必須立刻退兵,還得給別人補償。
這就是儒學演化至今的一種被扭曲的中庸之道。
但是現在不同了,儒生在激烈爭論中,開始否定了這一思想,回到孔子當初提出的戰爭思想,而且還接受了國民利益為首的戰爭思想,戰爭必須要有利於國民的。
這就是人性,其實人性很簡單,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原本儒生是反對任何戰爭的,中庸之道,以和為貴,但是墨學同樣也是有類似的主張,如果你要反對墨學的這種思想,必須得否定這種思想主張,那麼你首先就得接受一種相反的思想主張,如今反駁了墨學的這一思想,儒生們就爽了,這就夠了,李奇就是巧妙的抓住人性的弱點,製造輿論,在暗中操縱,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這一種戰爭思想,很符合趙楷的中心政策,朝廷立刻借坡下驢,下告示,支援儒學,反對暴政,反對一切的屈辱求和,君臣都應誓死捍衛國家的領土,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
另外,趙楷還順勢提出了儒學關於戰爭準備的幾大思想。
其一,足食,足兵,民信之也。
也就是豐衣足食,軍備精良,百姓的信任都是政治的基礎。
其二。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這也就是民富則國富的思想,從綜合國力的高度來理解國家治理和戰爭的行為。
其三,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
也就是,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這三大思想反應出一個問題。就是大宋在時刻籌備著戰爭。
但是套用儒學的話說出來,讀書人非常欣慰的接受了,而且還非常高興,儒學始終是正統啊。
由此可見,這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就看你懂不懂得變通。
這思想改革第一戰,可謂是大獲全勝。
李奇他們也算是鬆了口氣,因為這第一戰的獲勝,能夠很好的證明他們的辦法是可行的。
而接下來就是提倡無為而治。
何謂無為而治。簡單來說,要靠萬民自我實現無為無不為。
這一思想直接體現在工商業上,因為無為而治的理念和李奇從後世帶來的市場經濟的理念非常吻合。
市場經濟亦叫自由市場經濟。
就是國家放開束縛,你們就自生自滅。不,應該說是自由發展,但說是自由,其實還是有一隻手在控制整個經濟體系。就是利益,一旦經濟自由化,那麼利益就將主導一切。哪裡有利益,哪裡就會出現蜂擁而至,利益將會推動整個社會進步。
如今李奇的經濟建設已經成熟了,即將要到瓶頸了,如果要突破這個瓶頸,就必須要經濟自由化,用利益去促使人類產生更多的利益。
如何產生更多的利益?
唯有一條路,發明創造,用人類的智慧去創造更多的利益,因為你不搞更新式的花樣出來,你無法比別人獲取更多的利益,這也就能推動工業的進步。
經濟市場的自由,是能夠帶動整個國家的進步。
李奇心裡還是非常希望藉著無為而治的思想讓工業時代能夠提前降臨到大宋。
而且,自由經濟體系也符合趙楷戰略方針,因為自由經濟是不反對戰爭的,當國內的財富膨脹到了極致時,亦或者經濟蕭條時,都不用皇帝說話,百姓自然就會推動擴張的政策。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畢竟是一個封建社會,完全自由的經濟是不可能的,這市場經濟還是要建立在君王、律法、政治之上的,你不能做買賣做到皇帝頭上去了,好比如,誰傻不拉幾的跑去要買皇上的龍椅、龍袍,雖然在市場經濟下,任何東西都是可以等價交換的,但誰